“让学生就业更加轻松、更有质量就是学生毕业后不仅不为就业发愁,并且能够学有所用,实现更高层次的就业。”学院党委书记张千里说,“高职院校只有精准对接企业,围绕企业需求开放办学,走校企深度融合的发展道路,才能培养出企业满意的高端技能人才。”
2010年7月,保定职业技术学院率先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校企战略合作协议,建设集学生综合实习、教师挂职实践、学生就业于一体的校企共同体人才培养模式。学院主要领导亲自调研企业,精准掌握企业前沿对高端技能人才的需求;专业教师深入车间,根据岗位需求与企业共同开发课程;学生走上企业岗位,体验实践对技能和素质的要求,校企双方供需密集互动,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紧密对接,校企之间形成了相互联系、相互开放、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合作共同体。近年来,保定职业技术学院已为长城汽车公司“量身打造”了700余名高端技能型人才,分布在公司核心部门和关键岗位,据统计,现有5人担任长城汽车公司副部长以上工作职务,60余人从事主管、科长、组长、班长等管理和技术工作。学院连续两年获长城汽车公司最佳校企合作推进奖。长城汽车在该公司第三届科技节暨第四届人才战略推介会上,向近百所高校介绍了与保定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的经验做法,引起了与会院校的广泛关注。
学生、教师、领导同步精准对接企业
在保定职业技术学院,不仅学生进入企业接受认知教育,专业教师、学院领导一同深入企业调研,从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到人才培养方案,从学院领导定期调研到专业教师挂职实践,从岗位技能需求到课程设置…… 人人都是校企合作的实践者、推动者和受益者。
保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张千里多次深入长城汽车公司与魏建军董事长就校企深度合作交流探讨,确定了“高标准、深层次、全方位,打造校企融合标杆的合作思路,坚持教学与生产紧密结合,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双向介入、资源互用,实现职业教育与企业及生产力共同发展的双赢机制。”学院各级领导多次实地调研,现场解决校企合作中出现的问题,积极培育汽车及相关专业人才快速育人的新机制、新环境,实现了与企业的精准、全面对接,构建了适应汽车产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和输送渠道。
“课堂学一天、车间做一天”锤炼学生理论实践技能
2010年11月,首批368名学生到长城汽车公司开展综合实习,4年来学院组织1600名学生到公司开展综合实习,经过实践探索,初步建立了“新生参观见习,专业岗位认知;第三学期工学交替,综合实习,第六学期毕业顶岗实习”的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正在实习的汽车专业学生范学策说,“在长城汽车公司具体岗位学习、实习,这种理论融合实践的模式,使我们的理论更扎实、技能更娴熟,每一分钟都有收获,每一天都在进步”。
实习学生肩负学习和工作的双重任务。一些学校的企业实习是简单机械的干活,没有技术含量,也没有学习的硬性要求,单纯以完成实习而实习,保定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在长城汽车公司的实习不是这样。学生参加实习前必须明确实习目的、要求、方法和步骤,做好实习准备。进入企业,学生必须了解企业概况,熟悉企业组织结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掌握相应岗位的工作规范、操作技能。实习期间,学生的工作、学习、生活全部在企业完成,在为期4个月的综合实习中按天交替上课和上班,在车间由实习指导教师指导实习,在企业的教室由学院专业教师及企业教师讲授专业理论知识和其他课程。实习中按照企业要求轮岗,企业择定15%表现优秀的学生到技术或管理岗位实习,学生按照实习计划完成规定的学习内容和实习任务后,基本形成职业能力、初步养成职业素养。
实习学生接受学校和企业的双重管理。学院选派专业教师负责课程指导,选派辅导员负责实习过程中学生的安全、纪律;企业指导教师全程指导学生轮岗实习。每个学生进行阶段实习总结,完成相应的实习调查表,完成书面的实习报告。实习结束,学院与企业人力资源部共同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工作态度、劳动纪律、业务水平、专业技能、工作实绩等方面进行考核评定,考核成绩记入学生档案。学院授予实习优秀学生“企业综合实习优秀实习生”荣誉称号,并作为就业推荐的重要依据;实习不及格的学生留级参加来年实习,合格后方能毕业。
实习学生达到理论与实践技能双吸收。在综合实习的课堂环节,相关课程根据企业实际进行调整,采取专业教师授课与企业指导教师指导相结合的方式授课,使学生能够通过实习操作消化吸收,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在车间环节由企业安排岗位轮动,每项实习项目前进行相关的理论知识培训,根据不同专业要求,学生分别掌握冲压技术、焊装技术、零部件装配技术、数控加工技术、机械设计与制造等理论知识和岗位技能。通过课堂与岗位的学习实践,学生将理论知识的学习、实践能力的提高、创新意识的培养、综合素质的提高落到实处。实践证明,综合实习不仅夯实了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提高了实践技能水平,并且在日后的课堂学习中更有侧重点、更有针对性。机电工程系教师谢开明说,“许多学生在参加综合实习前,课堂上两眼无神,特别对专业课有无所适从的倾向;综合实习回到学校后,课堂上的学生聚精会神,两眼冒光”。调查显示,在往年没有开展企业综合实习时,学生毕业一年内的工作岗位稳定率仅为50%左右,通过开展企业综合实习,学生毕业一年内的工作岗位稳定率达85%以上。
长城汽车公司人力资源部对接校企工作的负责人李光在接受采访时说,“保定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在我公司经过严格实习后,能够掌握一定的操作、安装、调试、维护设备技能;具备观察、分析、解决生产现场常见工艺技术问题的能力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能够转变实习观念和劳动观念,向工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学习,完全胜任岗位工作和企业要求。在高职高专院校中,长城汽车公司与保定职业技术学院的校企合作是最紧密的,也是最成功的”。
高端化订单培养打开学生高质量就业绿灯
2012年3月,保定职业技术学院与长城汽车公司在参加综合实习的2010级学生中,选拔了28名优秀学生作为首批“长城班”学员,实施高端化订单培养,现已全部分配就业,其中18名学生被长城汽车公司动力研究院录用,10名学生被传动事业部录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月薪在3000元以上。目前,第二批“长城班”50名学员分新技术中心和传动事业部两个方向开展高端订单培养。
说到订单培养的高端化,保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主任王伟东说,“订单培养的高端体现在,学生高端——订单班学员均为在长城汽车公司综合实习中表现优秀的学生,并经校企双方共同考核确定;教师高端——订单班授课教师全部由学院骨干教师和企业优秀技术人员担任;岗位高端——订单班学员的就业岗位均是本科学历入职公司的工作岗位,高职高专毕业生在长城汽车公司一般需要3—5年才能进入该岗位工作,订单班学员毕业免除试用期,直接按正式员工对待。
“长城班”学员既是学院的在校生,也是长城汽车公司的准员工,培养方式、具体方案由校企双方共同确定,突出企业需求,学院与企业共同研究课程设置,共同管理教学,充分实现校企资源共享。机电工程系三个大类7个专业全部围绕长城汽车公司办,学院与长城汽车公司的合作列入专项经费,长城汽车公司为订单班提供场地、资金、奖助学金等,并为学院提供教学实验用车。根据长城汽车公司的需求,专业教师与技术人员共同开发了汽车制造工艺和汽车构造等主干课程,整合了学院汽车、机械、自动化三大类10余门课程,使其凸显长城特色,更加适应岗位需求。长城汽车公司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学校讲授专业课程。“长城班”管理实行双班主任制,分别由校内优秀班主任和公司管理骨干担任,负责学员的日常管理和服务工作。长城班学员学习结业不仅能够全面胜任培养岗位的各项技能,而且在就业理念、技术素养、文化认同等方面更为成熟理性,这一切都为学生顺利打开高质量就业绿灯,实现轻松就业铺平了道路。
2013年6月,校企双方着眼于建立更加完善的合作体系和工作机制,力争实现学院人才培养与长城汽车公司不同领域、更多岗位人才需求的精准对接,进一步扩大合作成果,深化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校企共同体人才培养模式,双方签署共建保定职业技术学院长城汽车学院合作办学协议,扩大订单培养的专业范畴和学生数量,为长城汽车公司量身打造其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培训基地,保定职业技术学院在引领职业教育校企深度融合方面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的新路。
结语:
展示更要揭示。保定职业技术学院与长城汽车公司开展校企战略合作4年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生、教师、学院、企业都捧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成绩单,为高职教育深化校企融合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希望通过我们的报道和展示,引发这样的思考:取得这些成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我们高职教育开展校企深度融合、培养高端技能人才应当沿着一个什么样的模式不断向新的更高水平迈进?
保定职业技术学院 王胜杰 供稿
第1页 共1页 首页| 前页| 下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