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观
来源:有色金属工业人才中心 日期:2008-04-03 浏览


首都师范大学: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观



    领导重视,统筹加强就业观念教育的系统工程
    学生科学的就业观念的形成,依赖于学校各个方面的共同作用,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首都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对就业工作高度重视,召开全校就业工作会议,从学校层面上对这个系统工程进行统筹规划,各院系都成立了由党政一把手为组长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在学校形成了关爱学生成长、关心学生就业、关注学生发展的良好氛围,调动了校内各种积极因素促进就业,形成了全员抓就业的可喜局面。
    首师大各级领导统一认识,各院系根据本专业学生特点制订更加细化的方案,并付诸实施,从学校到院系,从班级到学生个体,建立了就业宣传网络,营造科学看待就业、科学分析就业、科学实施就业的氛围,从不同的方面影响着学生的就业观念,对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念发挥了重要作用。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就业教育与思想教育相辅相成、紧密结合,起到了互相促进的作用。就业工作牵涉学生的切身利益,通过它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当中带有倾向性的问题,为学生思想工作提供信息。例如,针对就业中发现的学生工作中的一些共性问题,如诚信问题、师德教育、专业理想及基层就业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专题研讨,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促进学生发展。
    结合实际,加强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
    科学的就业观念不能一刀切地引导,而是对不同条件的学生要有意识地引导其树立不同的、契合自己和社会的就业观念。
    做好外地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外地毕业生近几年在京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如何做好外地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使他们正确定位,把目光投向外地工作单位,成为近几年的一个新的工作重点。通过实践,首师大探索出引导外地生顺利就业三步走的工作思路:第一步,通过团体辅导、班会、专题讲座等形式,讲解目前北京的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留京就业的可行性;第二步,通过京外用人单位说明会、校企联谊会以及社会实践、党日活动等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外地的就业环境和发展前景;第三步,综合分析,使毕业生逐渐摆脱非留北京不可的思想,开阔视野,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念,增加选择的空间和机会。
    加强对毕业生基层建功立业的指导工作。2006年,北京市开展大学毕业生到基层担任村支部书记助理、村主任助理的工作,在前期宣传工作中,首师大为毕业生介绍对应区县的情况,发出基层就业倡议书,鼓励毕业生将青春投入到更加广阔的乡村、更加有意义的基层工作中。
    重视创业教育。在毕业生中虽只有少数学生选择自主创业的就业方式,但创业可以产生就业率的倍增效应,同时可以使毕业生更好地锻炼、发展和提升自我价值。学校通过专业咨询和学生社团组织的成功技巧、青年理财等课程或工作坊,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为有能力进行创业的毕业生提供较为完善的精神支持和业务指导。
    此外,首师大还通过就业指导讲座对有工作不想签约、有工作无法签约、毕业后拟升学和拟出国,以及师范生与非师范生、紧缺专业与非紧缺专业等不同就业取向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念,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专兼结合,加强就业指导教师业务培训和队伍建设
    实施就业教育必须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首师大正在逐步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热爱就业教育工作、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就业教育教师队伍。
    为了让学生得到更加科学和专业的指导,学校非常重视就业指导人员的培训工作。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教师全部具有职业指导师资格。在我校去年年底轮岗前,所有院系的副书记均取得了国家职业指导师资格。目前新上岗的副书记也将马上投入到职业指导师资格学习中。通过专业化的培训,这些就业工作干部能够获得就业形势、职业指导技巧、学生就业心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来源:中国教育报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