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大学四项措施促进学校就业工作全员化
来源:有色金属工业人才中心 日期:2008-06-18 浏览


武汉理工大学四项措施促进学校就业工作全员化



    武汉理工大学紧抓大学生就业工作这一学校发展的重要问题,建立“领导主抓、中心统筹、院系为主、全员参与”的就业工作体系,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多方位引导全校员工关注大学生就业、参与大学生就业工作,保证学生能充分就业。2006年、2007年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为86.76%、92.37%,2008年毕业生签约率截止5月31日为74%。
    一、建立就业工作考评激励机制,深化学院就业指导工作
    学校制定各学院就业指导工作考评指标体系,将毕业生就业工作与学院工作目标责任制挂钩,把毕业生就业率、毕业生质量工作调研、大学生就业基地、就业指导服务等内容作为学院目标责任制考核的重要指标,并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就业工作评估,促进各学院规范毕业生就业工作服务体系。学校为了强化毕业生就业工作在学院工作中的权重,进一步加大对各学院就业工作考核力度,从2006年起,将二级目标考核分值由1分增加到17分。不仅如此,学校2006年还制定了《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办法》,每年评选一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并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
    各学院狠抓就业工作,由学生工作办公室具体落实,辅导员分工负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毕业生用人单位接待、招聘信息搜寻发布等。学院实行党政联席会议研究就业工作制度,具体研究安排就业工作任务、落实就业工作计划、解决就业工作问题。部分学院还出台了相关制度引导专业教师参与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如:管理学院建立本科生导师制,对本科生进行人格塑造、学风引导和专业辅导,并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专业特长,量身制定个人发展规划。经济学院将毕业生就业情况与毕业生所在系的就业经费挂钩;政治与行政学院推行教师责任制,毕业论文指导老师有责任为所指导学生提供就业方面的指导、咨询以及推荐就业。
    二、教学改革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积极探索与用人单位联合培养学生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考虑用人单位所需专业知识结构来进行课程安排。2008年,学校由教务处牵头组织,计算机学院、管理学院、信息学院、自动化学院与沈阳东软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定制培养班”,学生自愿报名并经考核后择优选入到该班学习,学生在第四学年按照公司要求进行课程学习、项目实践和毕业设计,毕业后到东软公司工作。同时,学校将科技前沿知识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积极推进教学内容改革,出台一系列文件,鼓励教学、科研经验丰富的教师根据教学改革和科研实践编写自选题教材和讲义,将教学成果和科研成果转化为课程教学内容,拓宽了学生知识层面,提升了学生应用能力、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就业能力。合并组建以来,学校编写自选题教材和教学参考书457部、讲义和实验指导书87部。
    不仅如此,学校还加强就业市场调研,根据用人单位对所需人才的知识结构、知识技能来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如:资环学院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专业近几年的就业形势相对于采选矿专业来说情况不容乐观,在招收2008级本科生时,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专业由2个班调整为1个班,并新增了安全工程专业,对专业课程也进行了适当的调整。物流学院针对港口物流和港口机械专业良好的就业需求态势,对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增设了几门港口机械方向的课程,使学生知识结构能适应港口物流工作的要求。
    三、采取多种方式加强与社会联系,广泛开辟学生就业途径
    从学校层面,学校利用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联合培养军事人才的优势向空军输送人才。从 2001年开始,已向部队输送了1000多名毕业生。学校还注重开拓国际就业市场,将优秀毕业生输送到国外就业。2005年,学校与湖北省众壹国际人力有限公司合作开展应届毕业生赴日就业项目,到2008年,共有51名毕业生到日本就业。
    各学院也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和交流,加深学院与企业之间的情感,建立就业基地,拓宽就业渠道。如:汽车学院领导近3年来利用寒暑假时间,走访了一汽集团、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等国内多家汽车企业,建立社会实践基地、实习基地和学生就业基地;经济学院与深圳龙岗、江西龙南、河南信阳等地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实习+就业”基地模式;资环学院利用在引进院士及相关人才形成的在金属矿领域的学术影响向武钢矿冶公司、鞍山钢铁总公司等金属矿企业推荐人才;外国语学院充分发挥校友桥梁作用,建立历届校友信息档案,通过校友了解用人单位需求并推荐毕业生就业;管理学院充分利用MBA校友会优秀资源向用人单位发放“致用人单位一封信”,并邀请用人单位来学院招聘。
    四、专业教师开展学生职业指导,利用“人脉”推荐学生就业
    随着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学校多数专业教师切实感受到自己肩负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积极帮助学生了解职业发展前景,引领学生走上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成为学生职业发展道路上的导师。如:资环学院地理信息系统、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专业的老师主动承担起就业市场分析任务,与毕业生一起召开就业市场分析会,使学生了解就业市场特色、就业单位特点、就业区域分布,寻求可能的就业市场。能动学院杨建国院长给轮机工程专业毕业生作关于我国航运形势及海船适任证书重要性的报告,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奋斗目标。轮机工程系赵在理老师多次在课堂和晚自习上结合自己在远洋船工作的实际经历向学生介绍当今市场经济环境下远洋行业的优势,积极引导学生献身国家的航海事业。不仅如此,还有一些老师利用自身的“人脉”关系,为毕业生就业牵线搭桥。资环学院梁开水教授利用自己在爆破界的影响,多年来一直坚持推荐毕业生,以致于很多单位需要该学院相关专业毕业生时直接与梁教授联系。材料学院王继辉教授、王发洲老师向合作研究单位推荐毕业生,物流学院教师与用人单位联系课题科研项目时一定会带上本院的毕业生就业工作联系册。交通学院退休教师吴永富教授亲临每次的招聘会会场上,向用人单位介绍交通运输管理专业,并利用校友资源积极推荐毕业生。

稿件来源: 教育部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