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大学探索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新体系
来源:有色金属工业人才中心 日期:2008-06-10 浏览


北京科技大学探索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新体系



    为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教育部、原人事部、原劳动保障部《关于积极做好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要求,2008年,北京科技大学将就业指导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并通过一系列措施逐渐形成以必修课为基础、以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为保障、以学生“职业生涯工作坊”为辅助、以学生创业计划为拓展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新体系。
    一、就业指导课纳入教学计划,夯实就业指导工作基础
    按照《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结合就业工作及人才培养的现状,学校自2008级本科生起,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作为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固化为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环节。就业指导必修课共4个学分,38个学时,分布在四个学年的1、3、5、7学期开课,贯穿了大学四年的始终。就业指导课授课内容根据每个年级学生的需要设定,主要包括:建立生涯与职业意识、职业发展规划、大学生学业规划与引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辅导、大学生就业形势政策宣讲、大学生择业技巧指导等。课程采用学分制和学时制相结合的方式,学时修满,考核合格可获得相应学分。
    二、设置“1+9”模式教师岗位,保障就业指导专业化水平
    为进一步提高就业指导教师专业化水平,学校按“1+9”模式设置就业指导专任教师岗位。其中,招生就业处设立“职业生涯规划教研室”,增设1个教师岗位,负责就业指导课课程管理、教师培训、标准课件制作等工作;在9个学院分别增设1个就业指导专任教师岗位,负责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工作,同时负责就业市场开拓、招聘会组织、毕业生发展状况调查等学生就业相关工作。同时,各学院就业指导专任教师根据本学院学生的求职需要,围绕学院的专业特色,分别开展系列有特色、针对性强的工作。如:机械工程学院分别与日本璃天株式会社、香格里拉酒店集团达成了“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合作共识,探索“定向培养”的供需模式,大大提高了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的人岗匹配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与美国肯纳金属(天津)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成立“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帮助学生提前进入岗位角色,熟悉用人单位企业文化。这种“1+9”模式的就业指导专任教师岗位设置有力保障了就业指导必修课的专业化,提高了就业指导的普及率和实效性。
    三、创办“职业生涯工作坊”,加强对学生就业的专题辅导
    在继续做好学生就业专题讲座等辅导工作的基础上,2008年,学校开始创办大学生“职业生涯工作坊”。定期邀请专家指导开展以“大学生就业心理调试”、“毕业出路探索及如何发现你的兴趣”、“考研还是就业”等主题的研讨和实践活动。几十个学生分为一组,在专家的指导下通过实践活动、讨论、演讲等多种方式共同探讨大家关心的就业话题。“工作坊”强调同学们积极主动性,通过“参与其中”引发同学们对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思考。“工作坊”的指导模式有效提高了就业指导工作的效果,帮助学生树立科学就业观,端正大学生择业的价值取向。
    四、开展大学生创业计划,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学校将开展大学生创业计划作为增强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一是创建英才试点班,培养学生“冒尖”精神。英才试点班是该校改革团校办学模式的有益尝试和探索,它面向学生骨干,分为干部精英班、学术精英班、企业家精英班和创业精英班,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内在气质和职业规划自主选择。每名学员配备一名导师,采取项目化管理,发挥学员的创意和思想,通过设计、组织并实施有意义的项目,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为培养冒尖、创新型精英人才提供了广阔平台。二是开展创业大赛,开辟就业新天地。学校依托国家大学科技园开展大学生创业大赛活动,并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给予充分保障。创业大赛开赛六届,每年有700余名同学,上百支团队踊跃报名参赛,已成为渲染创业氛围、普及创业教育、促进科技转化、推动学生创业就业的新阵地。创业大赛采取“自主创意、集中选拔”的方式,进入决赛的团队,可获得一定的调研经费和奖励资金,以开展全面细致的市场调查,形成具有一定商业价值的计划书。学校大学科技园还对有产业化前景的优秀项目进行长期跟踪和支持,孵化出优秀的学生创业企业。如,2006年创业大赛中的参赛作品“智能玻璃”项目在大学科技园的支持下成功转化,合作商投资1000万成立了北京伟豪智能玻璃有限公司。
    通过各种有效措施,北京科技大学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一直保持较高水平。近三年,本科生就业率平均在95%以上,研究生就业率达到98%。毕业生质量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
来源:教育部网站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