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企业办学课题安徽省研讨会会议纪要
日期:2011-10-11 浏览
20111011日,教育部重大调研课题“行业企业举办职业教育的现状、面临问题和政策建议”课题,安徽站调研座谈会在合肥召开。安徽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和平、高教处处长储常连、副处长梁祥君出席了会议。来自安徽省的安徽冶金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安徽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安徽通用机械研究院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安徽长江职业技术学院、安徽扬子职业技术学院和安徽汽车职业技术学院8所职业院校代表以及举办企业的领导共30余人参加了座谈会。本次调研由有色金属工业人才中心宋凯经理带队,南开大学教育与产业、区域发展研究中心、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安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冶金科技职业技术学院调研组成员10人参加了调研。


会上有色金属工业人才中心宋凯经理首先说明了课题调研的背景、目的和要求,并介绍了前期冶金行业国有企业办学课题调研的情况。同时,转达了109日在北京召开的课题调研启动会上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司长王扬南司长的重要讲话精神,并传达了鲁昕副部长在教育部重大课题调研视频会议上的讲话内容。

安徽省教育厅李和平副厅长介绍了安徽省高职教育的基本情况和安徽省9所企业办学院校所面临的问题,并希望在新形势下能够从国家层面能出台相关政策法律来加强对行业企业办学的重视和管理。李厅长认为职业教育中行业企业办学是过去的问题、当下的问题,也是未来的问题,这个课题的调研是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需求,也是地方院校的愿望,希望与课题组成员共同做好调研工作。

来自电力、煤炭、电信、邮电等行业企业代表依次在会上做了发言。

安徽省电力公司人力资源部董庆红主任代表公司做了发言。董主任谈到安徽电力公司作为国有企业一直非常重视人员开发、特别是职工的教育培训工作。在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面,公司按照国务院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决定的有关政策,一路走来有成效,也有问题。一方面公司职教工作的开展为电力行业培养了一些实用的技能性专用人才,也向社会输送了人才,企业办学填补了社会的需求,同时也履行了一个社会责任;另一方面,公司通过发展职业教育,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师资队伍,为企业职工教育培训提供了支持。董主任希望通过调研这个平台反应企业办学的两点建议,一是希望政府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给予更多政策支持,调动企业的内在动力;二是希望政府能够采取一些具体措施,鼓励企业把职业教育办得更好。

淮南集团副总经理兼淮南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程功林在会上发言。程院长介绍了学院及学院隶属中央企业淮南集团近十年的发展历程。他强调由于集团近十年发展势头较好,迫使集团必须办好职业教育,淮南职业院校的发展解决了企业招工问题,高技能、高素质、有文化的员工的进入企业,使企业员工素质提高,企业人力资源有保障。程院长指出,从实践经验来看,企业办职业院校比政府要有优势,但也存在问题。希望通过课题调研工作的开展解决企业办学经费和学校教师待遇问题,并建议由企业投入设备、政府投入教师工资,来共同办好职业教育。

安徽马鞍山钢铁集团人力资源部唐业来经理在会上谈到,根据公司现状,公司不愿企业办学。企业办学是为企业培养人才,但近几年公司没有从学校里招一个毕业生。学校在公司的地位很低,教师待遇也差。目前需要解决的是教育附加费返还问题、教师待遇问题和企业技能人才短缺与学校长期发展的矛盾问题。

铜陵有色金属集团公司吕达余主任也在会上发言。吕主任讲到目前企业办学一直处在维持状态,办学对企业来说已是包袱,安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基本在为社会培养人才,目前企业继续办学的唯一动力是能够强化公司培训中心的力量,培养公司所需的教师队伍。目前公司对企业办学有两种倾向,一方面从企业和学院教职工的意愿出发,将学院极力向政府部门移交,既能保障教职工的收入,又能提高职工工资水平;另一方面,继续开展企业办学,但如果经费得不到保障,没有政府政策支持,企业办学肯定会萎缩。吕主任提出两点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希望解决经费投入问题,企业办学要探索产业办学的思路;二是希望解决公平对待问题,出台相关政策支持企业办学,缩小教师待遇差距。

会上,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副院长、合肥通用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贾晓枫也做了发言。贾院长谈到企业办学的初衷是发挥人员、固定资产、场所和优势资源的最大效用,从2000年开始办学以来,一直得到政府和地方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企业目前即将面临上市,整体改制,学校则面临投入主体不存在的问题。另外,学校也面临解决其他两个问题,一是发展过程中教学设施、基本建设和场地等方面的投入经费的问题;二是教学待遇的问题,要平衡科研一线研究人员和职教教师的工资和待遇。贾院长认为国有企业办学招生时是公办,政府就要承担一定公办的责任和资助,企业办学已经到了需要国家资助的时候。

安徽电信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主任周庆谈了一点感受和两个问题。感受是职业教育已经逐渐得到国家重视,任何一个工业发达的国家,发展职业教育都是一个好的发展方向。两个问题有管理体制定位的问题,人才的管理属于企业,企业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企业的投入是有限,因此若定位不清晰、渠道不畅通,政策不平等,肯定会影响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和可健康发展,第二个是投入的问题,由于公司上市后对企业投资的制约,要求国有资产要保持增值,投入一定要有产出,资金投入的流向也受到关注,对教育的投入受到制约,希望政府能出台相关政策加以解决。目前学院发展运行良好,投入的重点在机制上,如内训师制度,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制度、邮电学院毕业生优先在本企业就业制度等采取一系列措施确保企业和学院互动发展良好。

参会院校代表均依次发言。

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熊先文书记谈到,电力系统办职业教育解决了人才支撑问题,也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人才。企业办学最核心的是动力问题,实质就是教育附加费的问题。电气学院在财政上有政府的一部分补贴,是事业单位,但支出上给企业带来麻烦,从审计上来说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希望政府有更多的有利政策,让企业愿意办职业教育,从政策上鼓励、允许企业办学。

合肥通用职业技术学院束蓓院长讲到,学院自2000年从无到有,至今办学11年,投入主体是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学院目前仍不承担培训职能,是社会性高职院校。学校发展速度较快,教师队伍都是工程师队伍。对企业办学的内需动力是什么不清晰。束院长表非常希望得到经费上的支持比如生均经费,如果能从国家层面给些支持学院会发展的更好。束院长赞同浙江模式,把教育费附加可以作为一种鼓励,给予工科实训补助。她认为国家要从政策方面激励、鼓励企业办学,让企业主动办学,愿意办学。

安徽邮电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黄兴中也做了发言。黄院长谈到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到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很好的势头。目前来说德国职业教育发展最好,校企合作是最好的办学模式,突出学校和企业是合作的关系,四个合作: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存在最主要的问题是机制问题,也就是合作发展的问题。黄院长认为要让企业办好职业教育要解决两个核心问题,办学经费政府补贴和机制问题。

安徽汽车职业技术学院李德斌院长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解决经费问题,可以做教育附加费的返还;二是减免企业办学所得税和营业税的征收,鼓励更多企业为社会培养人才,提供实习场所;三是解决教师的待遇问题,可以通过税务减免来自给自足。

会上,南开大学教育与产业、区域发展研究中心人口所黄乾所长也做了发言。黄所长谈到企业办学存在的困难和有无收益的问题。他认为不应该把企业办学看成是一种负担,而是应该看成有利的投资,不是一种社会公益。会议代表就这一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安徽省教育厅高教处储常连处长从认识、经验和建议三个方面谈了自己观点。三点认识:鲁部长讲到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的关系,确立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围绕建立现代教育体系,经济体系是物质基础,是重要支撑,职业教育体系如何构建是重点,安徽省目标是要建立应用型高等教育体系;三是体制上强调校企合作,教产结合。教育部成立了教产合作处是体制上的重大突破。四点建议:一是坚持企业办学发展方向,要办好、办精,办得有特色,对整个职业院校起到示范和引领的作用;二是对企业办学的激励机制,建立两个机制,一个是学校投入的机制,一个是对企业领导的考核机制;三是建设好企业办学内部体制,要执行教育教师法,明确企业办学性质,享有同等的待遇;四是加强法制建设。

最后,李厅长做了会议总结,座谈会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