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企业举办职业教育的现状、面临问题和政策建议”
课题湖南省调研座谈会会议纪要
2011年10月26日,教育部重大调研课题“行业企业举办职业教育的现状、面临问题和政策建议”课题组到湖南岳阳进行调研。
调研工作由有色金属工业人才中心培训部经理宋凯带队,有色金属工业人才中心总经理丁跃华、南开大学财政所饶友玲、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苏敏、湖南省教育厅职成处副处长朱日红出席座谈会。来自湖南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湖南科技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和湘电集团等8所院校和3家企业代表参加了座谈会。会议由湖南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徐方院长主持。
会上,首先由有色金属工业人才中心培训部宋凯经理介绍了课题的背景和调研座谈会的主要任务。
宋凯经理指出,本课题的第一个背景是为2012年国务院即将召开的《第五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做准备工作。为了开好此次会议,教育部组织了大规模的调研,从第三方职业教育体系监督、中高职衔接、到集团化办学一系列共十七个课题,由教育部职成司来主要负责。前面有几个课题组来湖南进行了调研,这是第七次来湖南进行调研。教育部鲁昕副部长专门把企业办职业教育作为一个课题,列入到十七个课题之中。
课题的第二个背景是让有色金属行业来牵头组织开展课题调研工作的原因。今年八月份有色行业开展了第二届有色金属行业和职业教育对接活动。在活动中,有色金属行业向鲁部长提出了企业办职业教育的困难,并提交了报告,主要是汇报了钢铁和有色两个行业,大概四十多所学校所面临的主要困难、现状和政策和建议。这份报告引起了鲁部长重视,并亲自指定由有色金属行业和教育部一起牵头来组织本课题的调研工作。
宋凯经理谈到湖南是课题调研的第三站,湖南行业企业办学情况复杂,但经验更多。他希望参会代表针对企业办学的现状、经验、遇到的主要困难、解决问题的主要办法进行交流探讨,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献言献策。
湖南省教育厅职成处朱日红副处长欢迎课题组专家一行到湖南省调研,并感谢课题组对湖南教育厅工作的支持和信任。
朱处长简单介绍了湖南省职业教育的基本情况。他谈到湖南省有高职高专71所,其中高专5所,高职招生的有66所,在校人数49万,中职招生的有552所,在校生84万。66所高职院校主要以省、市部门行业共管、共建,以行业为主,这是高职院校的体制。现在66所高职院校中,民办的12所,国企办的7所,主要是石油化工、科技工业、电气、通讯、电力、保险、城建七个企业;教育部门办的是5所,市州政府管理的是19所,其余是行业部门办学23所。
朱处长强调,职业教育的工作主要是构建一个职业教育发展的保障体制。他从9个方面介绍了湖南省在高职发展方面的经验和案例。
第一,湖南省财政厅、教育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健厅共同出台了《湖南省公办职业院校生均经费标准的指导意见》。在公办的高职院校出台了这样的财政拨款的标准,目前从全国来讲,应该是唯一的一个文件。尽管标准不高,但对某些高校来说,要达到这个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
第二,湖南省编办、省教育厅、省财政厅联合颁发了《湖南省高等学校机构编制标准》。核定教师编制,稳步推进编制到校、经费包干、自主聘用、动态管理的编制管理办法。
第三,湖南省还出台了《对县级人民政府职业教育工作进行督导评估的办法》这一文件。这在全国来讲也是一个开创性的工作,由组织部、省政府对县一级职业教育加强督导,从2010年开始实施,对推进县级职业教育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督导作用。
第四,建立了中职教师的培训和考核机制。省教育厅专门拨款一千万,对中职专业教师进行培训,实行培、考分离,两项都合格者颁发证书,未合格者自己出钱继续培训。目前已培训3000多人,通过五年的时间,把所有的中职老师都培训一次,高职教师提高素质的任务很艰巨,但是中职的任务更艰巨。
第五,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运行机制。目前,正在构思出台校企合作的文件,由教育厅、经信委、国资委一起组织先发一个初步的文件,在这个文件的基础上,通过人大的地方立法,形成一个条例,推动校企合作的工作。
第六,职教集团。湖南的主要行业、支柱产业、特色产业、优势产业、新兴产业,以高职院校作为龙头,依托省教育厅,成立了23个职教集团。每年每个职教集团拨款专项工作经费20万。今年评选了首批省级示范性职教集团4个,“十二五”期间,预计立项10个省级示范性职教集团,支持建设经费40-50万。职教集团一方面联系企业,一方面联系同类专业的中高职职业学校,以专业建设和项目为纽带,通过职教集团来推动学校的专业建设,为相关的产业发展服务,培养高素质人才,今后进一步根据产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扩大队伍。
第七,构建了职业教育的质量监控体系。开展了两个方面的工作:一个是高职学生的专业技能抽查,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推动,开发高职学生专业技能的标准和题库,每年通过计算机系统随机抽查几个专业,随机抽查学生,原则上抽查10%的学生,最少抽查10人,最多抽查30人,抽查成绩不是评价学生而是评价学校、评价抽查专业的教学质量,最终成绩排名合格率向社会公布。通过这项工作引导学校加强专业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是调整专业结构和规范专业办学的一个手段;另外一项工作是,去年开始的全省高职院校学生创业规划大赛,开展创业教育,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进行创业,第一届反响比较好。
第八,基础能力方面。“十二五”期间准备做三十个示范性特色专业,通过三、五年在湖南建一批比较有规模、有影响力的专业,通过示范性的骨干专业带动整个专业建设。
第九是信息化建设。跟传统信息化建设不同的是,全员参与,每一个中高职院校的学生、老师都有一个空间,老师把教学资源上传到空间里,通过空间与学生进行上课、交流,包括递交作业。资源的积累,丰富了职教的资源库。以上就是我们做得比较有特色的一些方面的工作。
湖南毕竟不是一个经济发达地区,不过,湖南职业教育在高职、中职的量在全国排名靠前,示范性和骨干高校有9所,排在全国第六位,精品课程这一块在全国排名第五,学生总量排在全国前三位。但是,整个基础建设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这几年,在制度性规范建设、教学理念、教学合作等多个方面做了很多探索。湖南产业转移刚刚开始,原来中、高职教育的模式主要是劳务输出型,培养的人才主要输送到沿海地区。这几年,产业在往湖南转,我们调整我们的发展思路,对接湖南整体的产业发展,培养人才,把劳务输出教育转变到为产业服务。但职业教育与产业之间存在的差距,切合得不是很紧密。
在国有企业办学方面,朱处长谈到湖南省七所高职院校无论是在编制还是财政拨款方面都不一样。他认为企业办学有优势,跟企业合作紧密,企业能把好的设备、好的技术优先提供给学校。另外,教师的保障问题、办学经费问题,确实是需要研究的问题。行业办的学校,编制问题解决了,办学经费问题也是存在的,不同的行业情况也不一样。现在民办的一些企业办学积极性非常高,投入也很大。希望国有企业办学的学校也根据需要来培养人才,企业承担起办学的责任。大型的民营企业对办高职院校、培养人才非常重视,他们敢于投入,购买土地,投入设备。国有大型企业也应该有责任办好高职院校,出台文件的时候,应该明确政府有政府的责任,企业有企业的责任,那么如何把责任落实也是一个问题。
最后,朱处长希望大家畅所欲言,给课题调研组提出好的建议。
会上,宋凯经理把前期的调研情况做了汇报。从前期调研情况来看,企业办的高职院校反映的主要问题有四个。
第一是定位问题。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策不清,二是法律不明。
第二是投入的问题,投入的问题主要是指经费的问题。
第三是待遇问题,主要是教师的待遇问题。
第四是招生问题,企业办的学校招生计划,企业也会给它一些限制。招生与就业也无法挂钩。
宋凯经理还对前期调研过程中提出的政策建议进行了总结汇报。第一是建议国家出台相应的鼓励企业办职业教育的具体政策和实施细则;第二是行业、企业办的学校要统一归类管理,出台文件指导各地的行业企业办学;第三是建立企业办职业教育的标准,制定办职业教育相关模式、投入标准、评估标准,为社会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建立地方政府统一管理的体制,把这些学校纳入地方政府的统一管理,包括它的考核体系;第四是企业上交的教育附加费,地方要按一定的比例返还给企业,用于职业教育,来保证企业办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或者将教育附加费作为一种鼓励,作为工科的实训补助。第五是国家设立支教奖励基金,这主要是给企业的奖励,调动企业办学的积极性,鼓励企业办职业教育。
会上,宋凯经理还针对报告初稿的提纲与参会代表一起研讨。他希望代表们能够提出具备具体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
南开大学财政系饶友玲教授针对政策建议中涉及到财政税收方面的,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她希望将各地好的经验进行整合,争取上升到制度层面,普惠到高职院校。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员苏敏认为目前行业企业办学的问题已经反映的比较充分,希望代表们重点就对策和建议进行讨论,提出从全国范围来讲可以推行的政策,或新的体制机制。
座谈会上先由企业代表发言。
湘电集团赵亦军副总经理表示很荣幸参加会议。他主要就附加费的改革问题,从企业的角度谈了自己的看法。他建议政府直接拨款给学校,可以按人均拨给学校。他也谈到企业对学校办学还是有兴趣办好,办下去,但怎么可持续的投入,让学校更好地发展是个问题。投入的不足确实制约了学校的发展,希望国家出台政策,明确政府、企业各自的职责。
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秦祖泽书记曾作为院校代表参加了教育部9月26日在中央电大举办的专家视频会议。秦书记结合自身学校的情况,介绍了经验,谈了感想,希望能给课题组一些启发和建议。
湖南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院雷放华董事长认为高职院校由企业办下去不太现实。并说明四点原因。第一,企业的领导对教育事业不是很在行,他主要注重的是企业的发展;第二个是企业本身对人员的需求不是很大,现在的员工足够企业发展了,不需要进人,培养的人才主要为社会服务了;第三个是企业办高职院校师资薄弱,学校之间采取拆分合并的方式话,会削弱行业办学的专业特色;第四个是教育附加费返还的问题,从教育公平的角度而言,返还到政府部门,然后由政府部门根据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分配。
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朱向军院长结合学院本身的情况,认为学校由行业来主管更好一些,作为企业来办,确实有很多职能行使不了。
宋凯经理与朱院长对学校干部任免、学校归属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
湖南科技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杨院长谈到学校是最典型的国企办的院校,能够参与课题调研工作深表感谢。杨院长介绍了学校基本情况,感谢教育厅、财政厅、国防科工局各政府部门对学校的支持。同时,学校完全靠自筹经费建设,压力非常大,问题也很多。希望通过课题组的调研反应给上级部门,能够从实际解决一些问题。
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蒋青泉副院长感谢课题组对湖南职业教育的关心,并介绍了学校的发展历程和下一步发展所面临的问题。该校属于企业办的学校,主办单位原是中国电信湖南公司,现在隶属湖南省通讯产业服务有限公司。从1958年办校,至今已有50多年历史。目前学校规模3600人左右。由于行业的竞争,作为中国电信下属学校,主办企业对学校资金投入很少,主要在设备、培训、技术方面给予一些支持。主办单位强调学历教育要做优做专,培训教育要做大做强。学校发展在办学规模和办学层次的提高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另外学校的基础建设和教师待遇的问题也希望通过课题这个渠道得到反映和解决。
宋凯经理和蒋院长就学校基础建设能否设立基金和教师待遇问题进行了进一步讨论。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首珩副院长也把学校的情况做了简单的介绍。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1951年建校,至今已建校60周年,办学历史比较长。2000年升为高职院校,是国家首批示范校。学校在2009年前是行业企业办学,2009年后交由湖南省人民政府,由湖南省教育厅直接主管,目前是教育厅直属二级单位。首院长把学校的办学历程和办学模式与参会代表们一起分享,希望能给课题组一些启发。他建议行业办的高职学院要纳入到当地政府的职业教育的盘子里,要统筹,为当地社会经济服务,真正受益的是当地的省市和地区。他认为行业或企业办高职学院应该是中国最有特色的一部分,如果丢失这一部分,是一种悲哀和损失。高职学院要服务区域经济,而区域经济是由行业经济组成的。只有行业经济做大做强,区域经济才能做大做强。国家应该出台专门的实实在在的、可操作的政策,调动行业企业办高职院校的积极性。首院长认为企业办学值得提倡。
湖南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徐方院长与首院长就学校教师待遇的问题进行了问答式的交流。
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龚德忠院长作为有色金属行业的新兴院校代表在会上发言。龚院长讲到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新的学校,以有色金属职工大学为基础,2008年6月开始筹建。从学校建设的过程来看,确实体现了行业办学的实力和优势。可以说没有行业,这个学校办不起来。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很明确,主要是面向行业,不仅是湖南省的行业,面向全国。学校设置的专业具有行业特色,主要是针对有色金属行业的需要。目前学校的态势和发展的情况较好。但困难也很多,首先是招生难。由于社会上对有色金属行业认识的缺乏,招生比较困难。希望有关部门能根据有色行业特点,制定单独招生的政策。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陈勇院长助理认为行业企业办的学校有很多技术含量很高的专业,并不是地方院校办得了的。国家应该出台一些政策对高技术的一些专业,给予重点支持,比如一些重点项目,不要让这些学校逐步边缘化。
湖南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徐方院长认为课题组的使命是向国家谏言献策,要有鲜明的观点和具体的措施和建议。第一个需要明确的观点是:这么多年行业企业办学过程中,行业企业不能作为办学主体,如何参与是个问题。第二个观点是,行业企业办学是职业教育的稀缺资源,不仅要使之归队,获得国民待遇,还要给予更多的保护和支持。
宋凯经理听了大家的发言后,很有感触他认为来湖南进行调研收获很多。宋凯经理把大家的发言做了简单的总结,并再次强调本次调研的目的是在新的形势下,根据实践来解决问题。他还提议请代表们对会上提出的建议进行深入思考,结合本校具体情况写一份书面研究报告,在报告中针对问题给出具体的解决措施和建议。课题组将汇总各方建议,争取通过本次课题研究能解决一些问题。
会议由湖南省教育厅职成处朱日红副处长做总结,朱处长再次感谢课题组到湖南调研,并从三个方面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他希望课题组将会上代表们反映的问题和提出政策建议能为课题组提供参考,座谈会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