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察文化差异,培养交流能力
宝鸡文理学院外语系 张文雅
由于时代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改变,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外语界的共识。我校非常注重对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从2005年开始,我们使用《文化透视英语教程》作为英语专业基础英语课的教材。教材编者深知我国高校英语教学现状并有多年国内外学习与教学经验,熟悉中外文化的表里差异。全套教材内容缜密、时代感强、语言纯正地道。
教材所选都是英美文化中的热点问题,每个单元包括Close Reading(一篇)、Further Reading(两篇)、Listening(一篇听力材料和一部推荐电影)和Writing(阅读材料一篇和配套写作练习),所有的篇章都围绕同一个主题从不同的角度及层面上进行讨论。这样学生就可以在学习中开拓视野、开阔思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评判能力。同时,各个部分都配有大量的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训练,使学生在了解和学习英语文化的过程中打下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在课程教学中,我遵循了如下的理念和方法:
一、突出文化主题,比较中西差异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任何语言,不能抛开它所依附及承载的文化。我在教学中坚持以语言为载体、以文化为平台的理念,突出文化主题,通过比较中西差异,增强学生对英语文化的理解,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我教学中的一个重点是引导学生探索语言背后所蕴含的深厚文化,体会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例如,第二册第十单元Images of America的精读课文中有这么一段:E pluribus unum. Out of many, one. 前一句话是拉丁语,后一句是前一句的英译。看似简单,但学生却一片茫然,不知是什么意思,更体会不到它在文中的特殊意味。
因此,我首先让学生了解背景文化:这本来是1776年联邦政府成立后,亚当斯、富兰克林和杰弗逊所设计的政府大印上的一句话,意思是“合众为一”,指13个殖民地联合成一个联邦政府,但此设计未被采纳。1782年新的设计图案公布,主图案是一只象征美国的鹰,鹰嘴里叼的彩带上写着这句话。从1795年开始,这句话就陆续出现在美元硬币的背面,成为美国的座右铭。
随后,我再引导学生结合文章作者韩裔美国人的身份及美国多元文化的主题来了解它在文章中的含义。大部分学生很快就有了正确的理解:在美国这个多民族融合的国家,不同种族、肤色和文化的人会融合在一起,形成美国独特的多元文化。
通过大量类似的探讨,学生的文化意识逐渐增强,因为他们体会到,只懂语言而对文化知之甚少是学不好英语的。
另一个教学重点就是比较中西文化差异,提高分析评判能力,培养对文化差异的敏锐度和宽容性。
以第一册第六单元Good and Bad Manners为例,我们重点设计了以下环节:
1. 课前准备。学生利用各种资源,搜集不同文化中的社交礼仪规则,并作比较。
Tasks:
◆ Topic: What are good/bad manners in different countries cultures?
◆ Skit: Work in groups (5 or 6 students each) to prepare a skit that shows misunderstandings/conflicts between people from different cultures resulted from different meanings of the same manner.
2. 预热讨论。以看电影片段和短剧表演的方式引入主题,然后学生交流搜集到的不同文化或国家的社交礼仪,重点讨论中西礼仪规则,并比较类似场合的礼仪差异,及同一行为在不同文化中的含义差异。
Activities:
◆ Movie: Teacher shows part of the movie Gua Sha Treatment (《刮痧》)to introduce the topic of cultural difference.
◆ Skits: Students give their presentations.
◆ Opinions: Students talk about manners in different cultures, especially in China and the US.
◆ Question for students: Is eye contact a sign of respect or disrespect in our culture? (引入精读课文“Eye Contact”)
3 . 学习课文。课文中描述并讨论了几个涉及到眼神交流的场景。一方面是由于缺乏眼神交流所导致的误解:an American manager vs his Mexican employee、white communicators vs African American、non-Korean customers vs Korean shopkeepers;另一方面是不当的眼神接触所导致的冲突:a Cambodian student vs African-American students。学到每一个场景,我都让学生联系自己,比较在同样的情景中,自己会如何理解对方的眼神、会如何反应、这种反应是否合理。
Class Discussion:
◆ 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were the...?
◆ Is your reaction reasonable? Why?
◆ What can be done to avoid the misunderstanding?
4. 课后作业。课后作业促使学生更深入细致地了解中
西方礼仪文化的差异:Design a chart to show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manners in different aspects in China, Britain and the US.
通过强调文化主题和比较中西文化差异这两方面的努力,学生对英语文化的兴趣越来越浓厚,文化意识增强了,对英语文化的了解也逐渐加深。
二、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设计多样化课堂活动
根据加德纳(Howard Gardner)的多元智能理论(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每个人具有至少八种智能;每个人所擅长的智能可能不一样,且所有的智能都可以通过训练来促进其发展。因此,我在教学中尽可能地设计促进各种智能的多样化课堂活动,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愿望和兴趣。我常用的有以下课堂活动:
1. 讨论(Linguistic and 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
例如,第三册第九单元精读课文的主题是好莱坞影片,我选取了自由讨论与小组讨论结合的形式。由于讨论的是学生们熟悉且感兴趣的话题,他们非常活跃,在最后一个小组讨论的环节中,有些学生针对中美电影文化差异及中国电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非常有见地的看法。
2. 分角色表演(Bodily-Kinesthetic, Interpersonal and Linguistic Intelligence)
根据学习内容,有时候会要求学生自编短剧(如第二部分关于礼仪的短剧),有时候要求学生分角色表演。比如第三册第五单元的精读课文“Between the Sexes, a Great Divide”中描写了作者从小到大经历的几个与性别差异有关的场景。在教学中,我把学生分为五个小组,每组负责表演一个场景:
Scene I: At the First Boy-Girl Dance Party
Scene II: On the Phone
Scene III: At Home
Scene IV: In the Street
Scene V: Downstairs of My Home
通过讨论、准备和表演,学生们基本上理解了课文的大意及主题。课堂上我再作必要的解释和补充。在这种活动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都能积极参与,不仅非常直观地促进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也增强了他们的合作意识。
3. 互相答疑(Linguistic and 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
当学生有疑问时,我先鼓励班里的其他同学解答疑问,学生解决不了的教师才帮助解决。这种方法适用于问题比较简单、容易解答的情况。这个活动的优点是,如果有些学生能帮助其他学生解决问题,他们会有一种自豪感,其他的同学也会得到促进。
4. 演讲(Linguistic Intelligence)
每一单元学完后,都有一个关于本单元主题的2分钟左右的课堂小演讲。比如第二册第四单元的演讲主题是:Why are many Chinese people crazy about foreign fast food? What do you think of it? 第三册第七单元的主题:How does the Internet influence your life? As a college student, how can you use the Internet reasonably to minimize its adverse influence on you?我都会提前让学生准备。他们反映,这个活动不仅促使他们练习写作及演讲技能,也促使他们对自己的生活、学习进行思考。
5. 辩论(Linguistic and 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
学完第一册第十三单元Television Culture后,我们组织了一个小辩论:Is Television a Blessing or a Curse? 学生分小组课前进行了精心准备,然后在课堂上展开了辩论。通过这个活动,学生们不仅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得到了锻炼,而且明确了生活中应该采取的做法。
6. 看电影片段或图片(Spatial Intelligence)
在讲上文提到的第三册第九单元的时候,学生先就中美电影文化进行了讨论,之后,我给他们播放了港版和好莱坞版《无间道》相对应的片段。在看完情节完全相同的两个片段后,学生充分体会到了好莱坞版的特点:节奏快,场面真实,脏话和暴力血腥场面多。
7. 听音乐(Music Intelligence)
第二册的第十五单元是关于西方流行音乐的。在介绍了西方流行音乐的发展过程及主要种类后,我挑选了几首典型的流行歌曲在课堂上放,并引导学生欣赏歌词,最后让他们与中国的流行音乐加以比较,讨论歌词中反映出的不同文化。由于大部分学生都喜欢音乐,他们很享受听歌的过程。在随后的讨论中,有一些学生就中西流行音乐的不同及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趋势谈了很多看法。
这些多样化的课堂活动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并积极参与进来。通过这些参与,学生不仅分享了信息,扩大了视野,丰富了文化知识,而且提高了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分析判断能力。
三、丰富课外活动,学习实践相结合
除过多样化的课堂活动以外,我们也组织了大量的课外活动给学生提供机会进行多方位的练习,强化语言基本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1. 英语角中练口语
英语角是我们多年来从未间断过的一项重要的课外活动。每周三傍晚,学生们便会聚集在图书馆门前,用英语或自由交谈,或就给定的主题进行讨论。
2. 辩论赛上斗唇舌
每年秋季我们都要举办一届英语辩论赛。选手们唇枪舌剑,旁征博引,英语口语和逻辑思维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在比赛的影响下,学生们掀起了练习英语口才的热潮,有些同学甚至在宿舍里用英语辩论。
3. 英语话剧显风采
一年一次的英语话剧表演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锻炼和展示自己各方面能力的机会。学生以班为单位,有的自编剧本,有的改写经典的中外故事或剧本,经过精心的排练,每年都能呈现给观众一台精彩纷呈的英语话剧盛会。迄今为止,学生已成功演绎了《哈姆雷特》、《音乐之声》、《绿野仙踪》、《孔雀东南飞》、《乱世佳人》等故事。在学生搜集材料、编写剧本、排练、准备道具和服装的过程中,不仅有了运用英语语言和技能的实践机会,协调合作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锻炼。
4. 通过电影学文化
课本上每一单元都有推荐的与所学主题相关的英语电影,我们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在节假日和周末给学生放映电影,一方面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让学生在娱乐的同时吸取更多的文化信息,从不同角度了解英语国家文化。
5. 文化交流增经验
我们也积极创造机会,让学生与英美国家人士进行交流、亲身体会英美文化、增加跨文化交流经验。除了鼓励学生充分与外籍教师交流,每年我校都会邀请一批美国教授和学生来校访问并在英语角与学生进行自由交流。此外,我们也鼓励学生与国外的笔友通过网络进行文化交流。
这些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多方面地培养和发展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使他们打下了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并且感受到了语言背后文化的魅力,更重要的是给他们提供了机会,使他们在实践中增强了跨文化交际能力。
(原载于《外研之声》2007年第4期)
上一条:
西安外国语大学英文学院“无压力”写作活动
下一条:
从学生就业竞争力看英语教育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