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能力培养&Task-Based Classroom
日期:2009-05-13 浏览
      前不久偶遇一位在国外(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生活和工作了半年、刚刚归国的教授,他说感触最深的就是,去了纽约才知道自己的英语还不错,半年下来突然发现自己的英文有了很大的长进。以前他在国内不敢开口,连一句完整的英文都说不好,而现在可以用英语做30分钟的即兴发言,而且无论再遇到什么场合,都可用英语应对。
      我问他这一变化的原因,他也说不清楚。我分析大概有三点:1)环境所迫,不说英语不行,不仅难以进行学术交流,也会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影响生存。2)纽约外来人口居多,周围的学者也来自世界各地,口音重、无语法、英语差的大有人在,所以他的自信心一下子就上来了,敢发言,不怕出错。什么现在时、过去时、第三人称单数,不管那么多了,重要的是进行交流。比如,老外问:How’are you doing? 你答:I fine!或Me,fine!老外会误解吗?不会。3)他拥有比较扎实的英文根底,词汇量、语法概念、读写能力、交际能力都不弱,对西方文化、风俗人情也有所了解,这应该也是最为重要的原因。
      关于培养英语口语能力的再认识
      1.口语不是简单的日常用语
      在如今信息化、全球化的大环境下,国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期待值上升得比房价上涨还快,不满意的呼声此起彼伏,大学英语教学常常受到指责,什么“聋子英语”、“哑巴英语”、“大学英语教学是一壶永远烧不开的温水”等等。教师们也面临巨大挑战,对于如何开展口语教学,不少教师要求学生课堂上背诵课文或整篇对话,也有教师要求学生“平时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首先,“平时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的提法值得商榷。试问,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有几个能够用英语思维?即使是英语教师,也不一定就能习惯性地用英语思维。那么要求刚入校、词汇量仅过两千的大学生用英语思考,显然不太现实。
      其次,背诵是否有益于口语的提高?虽然背诵课文在理论上有助于培养口语的流利性和准确性,但背诵的过程耗时费力。如果去问问我们的在校大学生:什么课程最花费时间?答案十有八九是“英语”。而且所背诵的课文也很难恰当地运用于千变万化的交际情境。
      其实,我们不必要求学生用英语思考,不必要求他们口语有多么地道,不必要求他们说俚语、习语、谚语等等,我们应该要求他们多读多听、多朗读、多跟读,多做互问互答练习,以训练学生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
      再者,抛弃“哑巴英语”并非鼓励“文盲英语”。“文盲英语”指的是只会说些日常的交际口语(可能还说得很流利),而在阅读和写作方面有很大困难。因此,不能单方面地强调简单的口语,而是要听说结合、读写结合、翻译交际结合。现在学术界对口语能力比较认同的定义是:口语能力=听说读写译+交际能力/策略。
      2.不要低估自己的英文水平
      最近几年,各高校普遍采用了多媒体网络辅助大学英语教学,教材越来越完善,教学条件也越来越好,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学习听说,这使得大学英语整体教学效果逐年提高。如今的听说教材大都比较系统化,一般按照情景或主题分类。大学所采用的主流听说教材基本上都涵盖了常用的情景或话题,而且大都附有相应的文化背景介绍和文化差异对比。通过学习这些话题,学生也就学会了如何与外国人得体地交流,以及如何应对不同的特定场合。
      尽管市面上有些教材不够系统化、话题覆盖面不够宽,也有的教材话题虽然够丰富,但缺乏足够的介绍和清楚的说明,但不能因此而否定我们的英语教学水平。事实上,我们的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是经过系统训练的,虽然学生往往英语阅读和听力较强、英语口语能力相对较差,但是他们有了阅读能力、词汇积累和基本听力的功底,稍加口语练习,进步就会很快。只是我们的学生(包括教师)往往忽视了这一点,严重低估自己的口语能力。直到有一天他们有机会到了国外,就像我前面提到的那位教授一样,才会发现他们在口语交流方面一点都不比那些母语非英语的外国人差,大学里练就的英语口语完全可以应付日常生活和学术交流的需要。
      3.就算Chinglish,也不妨碍英语交流
      中国人说外语,一是怕错,二是怕羞。每当教9币问道:“Any vohinteers?”学生都低头垂眼,remain silent,这是许多大学都能见到的英语课堂的经典情景。不少人学了十多年英语,但在英语口语方面仍感吃力,主要原因就是自信心不足、怕出错,而这种不自信的根源主要在于对英语语言的一些模糊认识。
      中国人爱面子,怕自己的腔调不准、怕说错而缄默不语,这也是很正常的。但如果将我们的口语视为Chinglish而羞于启齿,则大错特错了。如果说I think the answer is not correct.(而不是I don’t think the allswer is correct.)是典型的Chinglish:表达,这真的就会妨碍英语交际?会产生歧义?老外会听不懂吗?当然不会。就像是我们和老外说汉语一样,我们问“她近来还好吗?”老外答“她活得很滋润”(地道)与“她好好地活着”(不地道)都能表达意思、传递信息。我们对老外说汉语很宽容,老外对咱们的英语也一样。
      英语语言发展史表明,英语已经走向世界,不再专属英、美、加、澳等几个国家,其他国家的英语已经成了英语方言,所以这才有了南非英语、印度英语、马来英语、新加坡英语、中国英语等等。任何人只要是成年才开始学外语,就一定会受到其母语的影响,就会带上本土语言的烙印。据说英国大英图书馆近日建立了一个英语语音资料库,收录了不同地方和不同种族人群的英语方言及口音,例如标准语音、亚裔人群英语口音、黑人英语口音等,并打造了英语方言的“地图”。
      那么你要学哪种英语呢?当然是标准语音,也就是英、美、澳、加等国的语音。但这几个国家的英语在发音、词汇、表达方式(语法)上各有不同程度的区别,尤其在口音上更为明显。有些学生刻意模仿某一国家的英语语音,比如美式发音,但在词汇上却用的是英式的表达方式,结果其实并不自然。
      二语习得理论和其他语言学研究表明,成年人学习外语在目的语学习方面只能够达到中介语(Intedanguage)层次,这是一个由于学习外语的人在学习过程中对于目的语规律所做出的不正确的归纳和推论而产生的一个语言系统,是介于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语言系统(selinker,1972)。也就是说,成年人掌握外语的程度达不到本土居民对母语掌握的程度,尤其是在口语表达方面。那么,讲chinglish何错之有?
      因此,要求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说出完全标准地道、且不出错的英语是不现实的。无需特意去模仿英、美、澳特定的语音,只要能够进行正常的交流就行,即使带些口音、不太符合语法,但只要对方能听懂,不妨碍理解,就是好的口语。
      4.口语能力提高是长期练习的结果
      我们常常在报纸上看到人们对英语教学的抱怨和批评,如“从小学、中学就开始学英语,到了读博士还在学英语,真是活到老学到老”、“学习英语近10年,感到自己英语水平非但没有进步,反而在倒退”等等。
      这一点都不奇怪,因为学得没有忘得快。学习英语如同逆水行舟,如果力量不够,或划桨方法不当,就会被激流冲向下游,很多人就这样,学了忘,忘了学,后来发现自己的英语水平总是停滞不前,甚至倒退。英语口语学习也是一样,一些人会因学习进步不显著而灰心丧气,而另一些人一开始就将目标设得太高,想在短期内极大地提高自己的口语水平,而结果也是彷徨。
      所以,教师也要引导学生,不要好高骛远、急于求成,要持之以恒,这正好和烧水是同一个道理:今天烧一把火,水刚温热,就把火撤了,明天又是如此,水就永远也烧不开。要每天都进行模仿、朗读、问答、复述等练习,目的是训练正确的语音、语调,提高流利程度,积累英语语感,培养基本的交流能力。同时,要通过各种方式,如阅读、写作、听录音、看电影等,来提高自己的整体英语水平。要熟练掌握常用的词组、短语、句型等。熟练是正常交流的前提,只有熟练,表达才能流利,交流才能顺畅进行。
      任务型课堂口语教学
      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approach)近年来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活动_方式正逐渐被我国英语教学工作者认识和接受,尤其适合听说教学。
      任务型口语教学指在教学中教师提供一定的任务情景,通过学生和教师共同完成某些任务,使学生自然地学习语言、扩展交际词汇和促进外语学习。也就是让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目标,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自身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交流合作能力,从而提高综合语言能力(Prabhu,1987)。
      教师作为任务型口语教学的设计者和组织者,一定要考虑任务的真实性和现实性,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Nunan(1989)提议,任务型教学活动的形式可有如下几种:
      problem—solving
      decision—making
      opinion—gap or opinion exchange
      sharing personal experiences,attitudes,and feelings
      question—and—answer
      role—plays and simulations
      picture stories
      interviews,discussions,and debates
      除此之外,笔者在教学中还发现以下活动形式也非常奏效:
      brainstorming to build up vocabulary
      paraphrasing/interpretation   
      drama|play|games
      retelling t storytelling
      talking about movies/role-playing movies
      speech contests
      下面,结合Willis(1996)所提出的任务型学习框架的三个阶段:前任务(pre—task)、任务环(task cycle)和语言聚焦(1anguage focus),以Animal Rights为例,说明我的听说教学活动,与大家交流。
      1.Pre—task preparation
      1)  Warm-up:
      目的是活跃课堂气氛,利用信息差来练习口语。教师事先准备一些动物名称的单词,比如pig,tiger,snake,dragonfly等;学生分为两组,一组在座位上描述黑板上的动物名称,可以借助肢体语言,但不许说出该名称;另一组学生到黑板前,背对黑板,根据描述来猜测动物名称,猜的过程中可以询问。几分钟后两组互换角色。此活动趣味性强,很受学生欢迎。
      2) Listening PartA:
      通过听力练习适当了解关于此话题的必要背景知识和词汇,为后来的口语练习提供最基本的语言输入。
      3)Brainstorming:
      目的是让学生搜索和总结有关动物分类和生存状况的信息,以及用于描述它们的词汇和短语,比如animal extinction,abuse,protection,pets,origins of some species,intelligence等等。
      4) Teachers instruction and demonstration:
      教师提供事先准备的图片或电影片段,总结动物生存的状况。
      2.Task cycle
      1)Discussion:
      学生根据所给的15个开放式问题进行小组讨论,给动物分类,阐述动物的生存状况。学会用英文说出“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表达对吃野生动物的感想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对此话题积累了较为丰富的语言素材。
      2) Listening Part B:
      学生练习听力,并获取更多有关动物生存现状的信息,引发学生思考问题,如动物是否应该同人类一样享有权利等。
      3)Expanding the topic(group work):
      学生讨论并分析如何解决人类与动物和睦相处、如何保护稀有动物等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目的就是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交际环境之中。
      4)Debating(group work):Students voice their opinions on the following topics:
      Topic1:Are you for or against killing animals for their meat?
      Topic2:Are you for or against doing scientific experiments on animals?
      在辩论之前可留出2~3分钟,让学生准备一个发言提纲,然后规定每人一次连续发言不能超过一分钟。如果超过时间,对方有权打断。
      3.Language focus
      1)Language forms(as useful expressions,grammatical structures,etc.).
      2) Teacher’s comments on the debate with regard to language forms.
      3)Students learn techniques about how to interrupt others politely.
      4)Group leaders report the debate to the class.
      5)Peer evaluation and self-improvement.
      辩论之后是语言聚焦。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总结常用短语和句型,评论辩论情况,探讨辩论技巧,学会如何有礼貌地打断别人的发言。最后,学生相互评估,提出改进口语的建议等。
      此外,我们在课堂上还经常做一些其他类型的口语活动,比如bingo story,如下所示:
     1.Divide students into groups of THREE.
      2.Give each group a piece of paper with a table containing 25 key words or phrases about a certain topic.(See the following.)
Coffee
Wine
Novel
Cup
Envelope
Curtain
Electric fan
Music disc
Sofa
TV set
Laser
Paper tiger
Pear
Peach
Parrot
T-shirt
Princess Diana
Mineral water
Poison
Powerful pistol
Wrist watch
Detective story
palm
Big Ben
Tony Blair
      3.Each student in the group chooses five words that are either vertically or horizontally displayed.
      4.Each student uses these five words to make up an interesting and imaginative story that should last for about ONE minute.
      5.The teacher gives a demonstration before the students write down an outline of their own and begin telling stories.
     6. Some students are invited to tell their stories to the whole class(after 10 minutes’group work).
      教师可以通过如下的简单示范,鼓励学生创造性地用英语表达:
      (Words chosen:T-shirt,Princess Diana,mineral water, poison,powerful pist01)
      I’ve always been a fan of Princess Diana.In 1997,Princess Diana passed away due to a car accident.1 was shocked and depressed.I felt like that it was my responsibility to kill the murderer. I imagined various ways to do that.For example,I could put poison in the mineral water which the murderer drinks;or more drastically,1 would use a powerful pistol to kill him.As time went by,I realized the best way to commemorate Diana is to resume her unfinished work,that is,to save the world from plots and chaos,and to give people peace and love.So in order to express my respect for her, I bought a T-shirt that bears her name on it,to remind myself of her,to learn from her and to pray for her from time to time.(141 words)
      结束语
      总之,平时课堂上教师要尽量对学生多一些鼓励,少一些纠正,帮助他们提高自信心;要多让学生做一些描述性口语练习,经常出一些抽象的、复杂的单词让学生去解释,比如“射电望远镜”(radio telescope),让学生尝试并熟练地用英文来解释或描述。
      而我们教师也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以学习者为中心,设计出真实的交际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完成学习任务,在讨论和交流中,培养学生练习口语的兴趣和用英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这些都能够做到,那么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就会真正与“哑巴英语”和“文盲英语”绝缘。
1 1 首页| 前页| 下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