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工业大学 赵雪爱
作为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院校之一,西北工业大学于2004年2月开始实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分别从2004级、2005级学生中随机抽取2000左右的学生进行教改试点,2006年9月在全校3600多名学生中全面实施网络化多媒体教学。经过三年多的教改实践与教学理论探索,在教学体系、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环境建设、评估体系等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改革。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过程中,以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人才为教学目标,突出以实践性、应用性及创新性为核心的全面科学的外语语言教学,全面构建集信息素质教育+语言技能教育+语言知识教育+语言文化教育为一体的全方位素质教育教学体系。
一、制订教学大纲,确定教学质量标准
西北工业大学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大纲的制订是以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为理论依据进行制订,主要包括《大学英语读写课程教学大纲》、《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大纲》、《大学英语课程考试大纲》。该大纲分别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估体系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做出具体要求,侧重于对学生听说技能水平的提高,并对学生的课堂学习与课外活动制订具体要求,加强对学生语言应用技能的训练。
二、学校总体投入情况
学校领导非常重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建设,早在1997年学校就给外语系投资120万建立了大学英语教学基地,1999年至2002年,学校教务处、科技处、高教研究所等部门提供了近50万教改资金。2003年又投资70万对教学硬件进行更新。2003年底,为了适应教育部高教司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新要求,我校首批投资100万进行了网络,电子阅览室的建设。2006年又在我校985规划中追加投资300万用于多媒体软硬件的建设,同时拨专款40万元,建立大学英语多媒体工作室。目前已建成大学英语专用语言实验室9间,共计692台学生用机,承担全校大学英语视听说、网络自主学习的教学任务。 大学英语读写译课程和小班口语课程也都在多媒体教室授课。
2004年2月教育部在全国启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我校就成立了由主管教学校长任组长,教务处、外语系、网络教学中心领导组成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领导小组”。为了保证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学校有关职能部门制订了相应的“特区政策”,积极筹措经费,定期听取汇报,及时协调解决问题,确保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高质量完成。
三、教学改革具体实施过程
西北工业大学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4. 2—2004.7) 研究与实践重点: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
在此阶段,建立起了具有本校教学特色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新模式:读写译面授课程+网络自主视听说课程+小班互动口语课程。该模式强调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以及信息素质教育为主要内容,以外语理论为指导,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通过全方位、立体化的教学网络系统,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与信息素质综合能力。
第二阶段:(2004. 9—2005.7) 研究与实践重点:新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学方法研究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取得一定成绩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探索新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学方法研究,研究如何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实现自主学习方式的转变,并分别从五个转变对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方式进行了探索:封闭性教学方式向自主学习方式、开放式学习方式的转化;浅层学习方法向深层学习方法的转化;语言知识向语言技能应用的转化;知识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单一学习方式向多元学习方式的转化。通过主题式教学、合作式学习、网络探索式学习、学习策略培养等多种教学形式,并辅以个人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学习、大班讨论学习、网络论坛交流等多种活动,充分挖掘学生的自主学习潜力,摸索出符合自身学习风格的学习策略并加以应用,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由浅层的知识学习向深层的应用与实践能力的转换。
第三阶段:(2005. 9—至今) 研究与实践重点: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重新构建
西北工业大学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突出对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重新构建,建立含必修课程+提高选修课程+任意选修课程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其中,必修课程以现有大学英语课程为基础,主要分为网络视听说课程、读写译课程和小班口语课程;提高选修课程指的是英语语言技能培训课程,主要包括高级听说、高级写作、实用翻译、高级阅读、报刊阅读、外贸函电等课程;任意选修课程以素质教育为主,侧重学生的文化知识和综合人文素养的提高,主要课程包括西方文化、影视欣赏、跨文化交际等课程。该课程体系兼顾对具有不同层次学生的英语水平的提高,以确保基础阶段和提高阶段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科学构建。
四、实施因材施教与分级教学,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
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大学英语教学分为三个层次,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针对我校生源情况、学生人数和语言能力参差不齐等问题,我们采取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不同的语言水平组班并制定相应的教学要求。组成的不同层次的动态班级。根据每学期期末考试成绩,重新组合班级,在学生中形成了竞争机制,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1)精英班:教学起点为英语二级,配备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中外籍教师。教学目标:两年内使学生在听说读写四个技能方面达到《课程要求》中的更高要求;
(2)快班:教学起点为英语一级。教学目标:两年内使学生在听说读写四个技能方面达到《课程要求》中的较高要求;
(3)普通班:教学起点为英语一级。教学目标:两年内使学生在听说读写四个技能方面达到《课程要求》中的一般要求;
对于一般要求的学生,采用2+1+1+X的教学模式,即2学时/周的读写译课+1学时/周的有教师指导的网络视听说课+1课时/周的小班口语课(25人左右)+课外网络自主学习(X)(学生刷卡学习)。
对于较高要求的学生(即已过英语四级的学生),采用2+2+X 的教学模式,即 2学时/周的读写译课+ 2学时/周的选修课+ 课外网络自主学习(X)。
对于更高要求的学生(即已过英语六级的学生),采用2+X 的教学模式,即 2学时/周的选修课+ 课外网络自主学习(X)。
五、建立体现双C理念下的外语语言自主学习教学体系
大学英语教学采用双主过程导向型学习模式(Student-Centered Tutor-Directed Process-Oriented Learning Mode),该模式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为教学主导、面向过程学习而非结果学习,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仅是语言技能、还包括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同时在整个学习活动中,始终以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控制学习(Controlled Learning)的双C教学模式来加强学生间的协商与竞争意识、以及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与监控职能。在学习过程中,采用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三步教学法,即Awareness(意识)---Involvement(参与)---Creation(创造),首先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让其意识到学习策略在自主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将原有的被动学习模式转变为主动学习模式;第二步是让学生实践使用自主学习策略,成为自己进行学习的活动组织者和管理者;第三步是学生能够在充分了解自身学习风格和各类学习策略后,能够创造性地建立适合自身学习特点的自主学习机制。此外,还在每周3学时的网络自主学习中,采用1+2的学习方案,即有1学时的教师指导下的网络自主学习和2学时的学生网络自主学习,在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中,设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和任务。
1.有教师指导下的网络自主学习
(1)在学期开始时,帮助建立学习者电子档案,经过教师整理后,上传到在线论坛上,供学生互相参考,确定本学期学习目标和学习步骤;
(2)进行问卷调查,帮助学生确定自己的学习风格,明确自己的学习动机;
(3)进行学生自主学习策略专题培训,帮助学生在实践摸索中逐渐找到适合自己学习风格的学习策略。
(4)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取了多种教学活动形式,如支架式、抛锚式、解决问题式、活动式、任务式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系统掌握语言技能。
2.学生自主网络学习
(1)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强调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接收性技能(Receptive Skills)与输出性技能(Productive Skills)并重,强调课程学习的语言输入学习与语言输出学习内容的合理分配,因此,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在听力、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口语、写作表达,实现语言输入向语言输出的转变;
(2)在教师的协助下,学生建立英语学习小组、英语学习俱乐部、语言虚拟社区等多种多样的学习互动形式,学生既可以通过学习小组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也可以在网络论坛、师生互动区进行交流,还可以一月一次开展英语学习俱乐部活动,让学生们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自如地采用喜欢的方式进行语言沟通;
(3)外语语言自主学习中心还开辟学习讨论区,学生们可以在此互相交流学习心得或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形成开放式学习环境,避免了单纯计算机实验室环境的学生的封闭式自我学习。
六、学生学业评价体系
西北工业大学学生学业评价体系包括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两种形式,通过自我评估、生生评估、小组评估、师生评估、系统评估等评估形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全面的综合考核。其中,形成性评估以学生的平时学习表现作为衡量标准,包括平时成绩20%(即考勤、在线作业、课堂表现、单词测验、作文评分等)、在线考试30%(每学期三次)和口语考试10%,终结性评估以期末考试成绩40%为衡量标准。在考核中,增大听力、主观考试内容,以检测学生真实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随着学期发展,平时成绩在总成绩所占的比重逐步提高,以强化学生平时学习的管理和监督。
七、大学英语网络学习资源
本课程已建立了自己的教学网站,该教学平台以《新视野大学英语》网络教学系统为主选网络教材、 辅以东软在线英语网络教学测试系统和西北工业大学大学英语网络教学平台:
目前,外语语言自主学习中心已配备了集文本、磁带、CD、VCR、多媒体、网络为一体的自主学习资源,大学英语所有课程都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授课,并进行全程流媒体录像(1-4册共40单元),将其放在大学英语课程网站上供学生进行点播学习, 同时由我系教师制作外研社出版的《新编大学英语》(1-4册)和《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一册)的教学课件也上传到大学英语课程网站上,学生可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八、教改实践效果
1.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明显
经过几年的教改实践,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内受到鼓励,并在一种竞争与协商的良好环境下不断成长,这一点可以从近年来大学英语四级成绩的不断进步中略见一斑:2004年一次性通过率为61.51%,2006年一次性通过率为77.56%,提高了16.01%。同时很多学生都认为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得到很大提高,转变了以往被动式学习方式,更加乐意积极参加到新的教学活动中来,英语的听力和口语能力明显提高。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外研社杯演讲比赛、陕西省演讲比赛等中多次获得特等及一、二等奖。西北工业大学作为中国首家赴美国模拟联合国团队,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参加世界模拟联合国大会,多次获得国际二、三等奖。该活动已在全国得到广泛关注,先后接受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全国多家媒体的采访报道。
2.教师科研能力提高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有效地促进了教师自身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提高和发展,教师们积极进行教学与科研工作探索,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一定成果,承担教育部、陕西省及学校教学研究项目20多项,例如:大学英语多媒体环境下的自主学习策略研究与实践;大学英语网络教学环境下多重评估手段的研究;四、六级改革背景下大学英语综合素质教育新出路的研究;大学英语教学体系与管理体系的重构等,总经费额达到80余万。 发表国际会议论文12篇、期刊论文10余篇。
3.成果的推广与应用
西北工业大学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于2004年2月被教育部确立为全国180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单位,2004年6月,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研讨会在本校召开,2006年5月,被教育部确立为全国31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之一,2006年12月,大学英语课程被评为国家级大学英语精品课程。迄今为止,共接待了30多所兄第院校前来交流学习,观摩听课,同时受邀在全国各地做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经验介绍和教学观摩课活动。
九、下一阶段工作重点
在现有工作基础上,还将在以下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
1. 进一步建立并完善大学英语口语课程教学体系;
2.进一步深化显性课堂与隐性课堂的互动关系;
3. 进一步完善大学英语评估体系;
4. 进一步完善大学英语教学资源库建设和网络平台管理;
5.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争取在三年内所有教师到国外一流高校和科研院所进行为期半年到1年的培训。
(原载于《外研之声》2007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