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创新“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采取引企入“园”(装备制造技术产教园),整合校内外办学资源,合作育人,全面提升学院的核心竞争力。
一、引“厂”入“校”,打造“校中厂”育人基地
依据星级校企合作企业标准,遴选资源且符合五星级条件企业,签订“校中厂”合作协议,实施“校中厂”在教学功能、师资培训、社会服务等方面的绩效考核,促进“校中厂”良性发展,从而建立监管机制。
常州创胜特尔数控机床设备有限公司、博赢模具有限公司2个“校中厂”,与学院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共同实施教学、共同评价学生。在“校中厂”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学生进行专业核心课程学习、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接受企业文化和学院文化双重熏陶,通过生产过程与教学过程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从而实现人才共育、过程共管。
二、导“师”进“园”,提升师资育人水平
学院进行人事制度改革,引导教师主动走进“产教园”,不同专业教师在“园”中相应岗位挂职锻炼,在真实岗位上体会、了解学生就业岗位工作要求,收集真实的教学案例,提高课程开发和教学实施水平。与“园”中企业里的能工巧匠岗位互聘,相互提升教学实践和项目开发、工艺改造的能力和水平,如,常州苏宁电器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锐、常州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经理钱银其、创胜特尔公司董事长赖立讯等多名企业精英分别被聘为“园”中市场营销专业、供电技术、数控楼宇智能化等“兼职”专业带头人。
三、整“资”合“园”,打造学院服务育人品牌
以技术服务项目为纽带,组建跨专业科研团队,整合学院、常州科教城、“校中厂”等资源,以“园”中5个技术应用中心为阵地,在数控技术、工业自动化技术等领域开展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活动,为中小企业提供工艺攻关、外观设计、应用技术研究等各项技术服务,打造学院技术服务品牌。
举办“全省农机行业机关事业单位特有工种工人技术等级考核”等培训班;开展《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等6个高职高专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项目;面向东南亚地区开展机电一体化“机电——亚龙国际师资培训”等师资培训。
随着长三角各种社会资源不断涌入“园”中,产教园管理办公室会同各系专业教学团队,整合资源,分门别类开展技能育人活动,铸造技能人才精品。
四、扶“策”助“园”,增强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作为“常州国家大学科技园”分园,学院享受常州市政府《关于加快引进领军型海归创业人才的实施意见》、《关于常州科教城“金凤凰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实施意见》等优惠政策,可以提供产品研发、工业设计、企业注册、专利保护、融资风投、法律咨询等服务。常州市政府、武进高新开发区、常州科教城管委会等积极扶持高科技孵化项目,吸引学生在产教园内创新实践,增强学生创业意识。一些学生的专业社团活跃在“园”中,充分享受政府给予“园”的“便捷”,进而将创新的成功和创业的艰辛带入社会,提升他们的各项综合能力。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宣传部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