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农垦 桃李芬芳——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型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小记
来源:广西省信息 日期:2013-10-30 浏览

十月的南国,丹桂飘香,秋意融融。

南宁市郊明阳,一座占地1200亩的青葱校园引人驻足流连:早春可折柳赏茶(茶花),仲夏可乘荫摘芒(芒果),深秋可坐观红叶,寒冬可寻梅采桑(格桑)。五步一景,十步一画,盎然绿意,不时传来清脆欲滴的鸟鸣,久久地回旋在静谧的校园里,仿佛在向到访的人们讲述着它自己的故事,分享着它自己的传奇。

“以德立人,以技立业”。48年砥砺前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服务模式,培养了一大批服务于广西地方经济和广西农垦的高技能人才,成为助力广西经济腾飞的生力军。

这就是广西高职院校的“领头羊”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一所立足农垦面向社会办学的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

八桂高职院校的“一朵奇葩”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同时对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发展作出了部署,进一步明确了新的历史时期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方向和人才培养的思路目标。广职院始终坚持将应用型人才培养作为办学的根本任务,将应用型人才培养视为办学的生命线,该院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品牌。

 “因为‘出口畅’,所以‘进口旺’。今年新生报到4418人,新生报到数连续四年超过4000人。”在近年高考人数减少的大背景下,说到生源数量不减反增,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黄云峰自豪溢于言表。

在全国艺术设计毕业作品大赛中获金奖,成为了广西高职唯一获奖院校;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知识竞赛中摘取桂冠,显示了广职学子厚实的知识功底;在第三届广西园林园艺博览会插花艺术展上获一等奖,展现了广职学子出众的才艺魅力……今年以来,各种奖项纷至沓来,令师生们倍感振奋。荣誉的背后,彰显了该院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上下功夫,全面开展个性化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

近年来,该院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连续11年被自治区教育厅评为“全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今年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该院也有90%的学生签约就业。“2011年广职院有20人到公司工作,学生入职后,吃苦耐劳、勤学好问,动手能力强,工作很快上手,表现抢眼。今年又有10多人到公司就业”,浙江香飘飘食品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每年我们都到广职院“抢人”,毕业生真是没得说,公司正是需要这样的业务能手。据记者了解,目前,仅是2013届食品类专业毕业生,就已被娃哈哈、燕京等大公司订购一空。

  高就业率的背后,有着强大的硬件基础作支撑。该院先后建立了15个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研发功能于一体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100多个校外实训基地,设有职业技能鉴定站或考证点34个,可提供85个职业工种的等级鉴定及职业技能培训。与此同时,该院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根据行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设置专业,构建了以农为特色,融生物、电子信息、财经、制造、商务、艺术设计传媒等一、二、三产类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布局。

从广职院走出去的人才之所以如此抢手,还有赖于该院坚持以多种形式融入社会,在实践中形成了七种风格迥异的的合作教育形式:一是依托行业共建型;二是订单式培养型;三是校企双向介入型;四是企业全程参与型;五是学研结合资源共享型;六是“工学交替”培养型;七是校内自主开展型。

有人这样形容道:“远离闹市并没有阻碍广职院的崛起,反而成就了学校独特的精神品质。”在风起云涌的高职教育改革浪潮中,广职院脱胎换骨式的“凤凰涅槃”,成为了八桂高职院校的“一朵奇葩”。

服务农垦事业发展的“黄埔军校”

   桂北农场36名管理人员,其中有28名是广职院毕业的;源头农场三分之一的中层干部也是从广职院毕业的……

从广职院走出的优秀人才无法胜数,在各行各业奉献才干,有不少走上了领导岗位。有数据显示,广西农垦企事业单位80%以上的管理干部都曾经在广职院学习深造过,可谓名副其实的农垦事业发展的“黄埔军校”。

  早在1985年,该院就明确了“立足农垦,面向社会,牢固树立为农垦服务、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坚持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思想,走“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多规格”的“四多”开放式办学路子。200810月,“广西农垦产学研合作联盟”成立。广职院作为联盟重要成员单位,跨专业整合资源,集聚技术优势,为100多家联盟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成果转换提供集成式服务,实现了学校与企业“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产学合作的运行机制。

  作为服务广西农垦事业发展的人才基地,近年来广职院在双向互动、校企合作等方面更是进行了多元化多层次的合作。去年,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理事会在南宁成立,自治区农垦局、农垦产业园区、行业协会、企业联盟等75家企事业单位成为理事会成员,这为该院与农垦企业的深度合作提供了更全面更强大的智力支撑。自治区农垦局局长刘刚殷殷寄语,希望该院以理事会成立为契机,不断探索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健全和完善办学体制、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推动垦区和广西经济发展输送更多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

  该院与农垦企业的合作,就像中国有句老话说的“亲戚越走越亲”。近年来,双方展开的校企合作,硕果累累。20086月,与广西农垦糖业集团合作,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糖厂农务管理信息技术服务应用示范”;200910月,广西农垦茶业集团首席技术顾问、学院黄秀兰推广研究员获“首届广西高校杰出科技人才”荣誉称号,成为广西高职高专院校唯一的获奖者;20106月,由学院廖威博士主持、与广西明阳生化股份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单细胞分析的生物乙醇发酵应用基础研究”寻找出生物乙醇发酵的适宜光谱条件,为进一步开展生物乙醇发酵应用与示范打下了技术基础……校企亲密接触、深度融合,在产学研方面达成了重要共识,实现了合作共赢。仅教师研发的“饼仔茶加工工艺及其成型机研究”、“广西有机茶综合技术开发研究与推广项目”、“广西乌龙茶加工技术研究”等多项茶叶新技术研究、推广项目,三年累计为广西农垦茶业集团增创利税7000多万元,为广西茶农增收500多万元。

  据不完全统计,广职院每年承办农垦企业培训班多达数十次,多次受邀为农垦企业提供“送教上门”服务,及进行相应的产学研合作关系,该院积极为垦区企业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组织保证,有力地促进了农垦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德技兼修,续写“广职传奇”

 “以前不少学长学姐都是通过巧思精工的毕业作品被企业看上的,我今天也用自己设计的作品‘说话’,希望能通过此次展示的作品,敲开用人单位的大门。”该院产品包装专业毕业生杨明聪在2013届艺术设计与传媒毕业生设计作品展暨就业推介会上,用富有创意的精妙作品敲开了入职大门。杨明聪同学是实训基地走出来的佼佼者之一,到目前为止,该院与行业企业共建了校内外实训基地169个,经过实训基地这座熔炉的历练,“未出校门,先进市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使得该院学生成了企业的“抢手货”。

目前,该院以区内企业为依托,与区内外100多家企业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校企共享物质、人力和技术资源,企业为学院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实训培养人才提供服务,学院成为企业的培训基地、技术研发基地,成为行业、企业重要的科技创新和新技术推广力量,实现了与行业、企业的深度融合,为学生创设了开放的学习环境和实践平台,形成了内外一体开放式的实践教学体系。

与此同时,该院积极承担短期职业技能培训和岗位培训任务,为下岗职工、企业员工、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开展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近3年来累计培训2万多人(次),充分发挥学院在广西职业教育中的示范作用。

栉风沐雨育学子,呕心沥血谱华章。“以德立人,以技立业”,铿锵有力的八个字,汇织成广职院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精神内核。记者在广职院走访中发现,一面挂满牌匾的荣誉墙尤其引人注目: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自治区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一张张荣誉牌匾,见证、检视了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际成效。如今的广职院,正在朝着建设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的目标奋进。

四十八年前,“小马拉大车”式的广职院在几间平房中诞生,谁能预测它有朝一日会成为中国西部高职教育的“航母”。四十八年后,广职院用“实绩”证明了自己。目前,该院已累计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5万多名各级各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特别是为广西农垦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面向未来,广职院将致力于全面完成国家骨干院校建设任务,努力培养与社会发展相应的应用型人才,更好地服务农垦,服务广西社会经济发展,续写‘广职传奇’,创造新的辉煌。”黄党源书记自信满满地说。

 

1 1 首页| 前页| 下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