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入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第七实训楼厂房,只见宽敞的车间里,整齐分布在数控车削、数控铣削、加工中心等各类加工区的40多台机床正忙碌运转,30多名企业技术工人带领着30多名数控专业学生,按照工程技术人员制定的加工工艺与数控程序,正有条不紊地生产着各类机械零件与模具,教学与生产,在这里完美结合。
这就是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联合珠海金辉礼饰纪念品有限公司和珠海东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共同建设的集生产运营、专业教学、实训实战、社会服务等为一体的教学企业——金辉数控模具制造教学企业。
企业生产运营能力是教学企业建设的根本
教学企业必须具备企业属性,盈利是企业存在与发展的根本,正常的生产营运是企业盈利的基本来源。教学企业负责人袁金城老师说,在教学企业建设过程中,他们始终把握这一根本原则。
金辉数控模具制造教学企业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校企双方共同投入1000余万元的各类加工设备,具备五金模具、塑料模具、金属压铸模及其他高精度机械零件加工能力。教学企业在校企合作理事会领导下开展工作,联合组建了技术部、设备部、生产部,生产部下设数控加工组、模具制造组。
合作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都需要使用大量的各类模具,模具加工需要精密的加工设备。学校利用数控专业省示范建设资金购置了模具制造核心设备慢走丝线切割机床和五轴联动加工中心各1台,购置了1台四轴联动加工中心、9台三轴联动加工中心、3台数控铣床、6台数控车床,企业投入4台数控机床、1台中走丝线切割机床、4台电火花加工机床、3台快走丝线切割机床及钻床、铣床、平面磨床、空气压缩机、行车等设备,从而使教学企业具备生产各类高精度模具的能力。
“学校的厂房和设备,用于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提高了企业的生产盈利能力。”袁老师告诉记者,“从2012年10月份开工以来,教学企业就生产了各类模具30多套。”
专业教学、实训实战是教学企业建设的灵魂
金辉数控模具制造教学企业服务于数控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等专业,具有教学功能的教学企业,服务于专业教学、开展实训实战是教学企业建设的灵魂。
据袁金城老师介绍,教学企业按照模具生产过程,将1500平方米的车间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区,包括车削加工区、铣削加工区、磨削加工区、数控车削加工区、数控铣削加工区、三轴加工中心加工区、多轴加工中心加工区、线切割加工区、电火花加工区、模具装调区。这些加工区分别承担不同零件的加工任务,同时承担车削加工、铣削加工、磨削加工、数控车削加工、数控铣削加工、三轴加工中心加工、多轴加工中心、线切割加工、电火花加工的教学、实训任务。
为了把生产与教学、实训有机结合起来,在生产过程中完成实践教学任务,袁金城老师带领数控专业教学团队在教学安排上做了多种尝试:
第一,数控、计辅等五个专业的金工(车削加工、铣削加工、钳工)实习安排在大一第二学期,是学生机械加工的入门训练,专门安排指导老师指导,以模拟训练为主,不参与实际生产。
第二,安排教学企业每名技术工人带领2名经过入门训练的大二学生参加数控车削加工、数控铣削加工、三轴加工中心线切割、电火花加工。技术工人与学生形成相对固定的师徒关系,技术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指导学生基本操作技能,学生从观摩师傅操作开始,在技术工人的指导下逐步参与生产过程。
第三,经过技术工人指导训练的学生在工程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在教学企业从事实际生产。为了学生有时间参与生产过程,数控专业大二理论课程集中安排在上午或下午,有半天时间可以参与教学企业生产。
“由于实践教学与生产过程融为一体,从而节省了学校的机床损耗、水电开支、刀具费用、耗材费用等,教学成本大大减少。”袁老师说,“同时,由于学生是在生产过程中采用真实项目进行技能训练,教、学、做一体化,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了操作技能,学生是最大的受益者。”
拓展社会服务,是教学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袁金城老师告诉记者,通过教学企业这个平台,根据专业技能特长不同,他们把专职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组成相互配合的教学团队和技术团队,共同承担教学和技术开发。企业技术部就是由企业工程师与专业教师共同组成。
从2012年学校启动国家骨干校建设这一年多来,袁金城老师带领数控专业教学团队,跑企业、找项目、搞调研,深化专业建设,开展横向课题研究,辛勤的付出换来了丰硕的成果。通过教学企业的锻炼,学校数控专业老师和学生在2012年全国数控大赛广东省选拔赛高职组比赛中取得了突出成绩:何旭辉同学获数控铣削加工三等奖,邹伟全老师和周劲松老师分获五轴加工中心组第一名和第二名,并代表广东省教育系统参加全省比赛获五轴加工中心组三等奖。
“利用教学企业精良的加工设备和优秀的技术团队,为珠海市中小企业提供设备改造、生产工艺改进、产品品质提升,是我们教学企业的下一个奋斗目标。”袁老师自信地说,“教学企业将是数控专业人才茁壮成长的沃土。”
相关链接:
“教学企业”是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借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和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等理念,吸收国内“厂中校,校中厂”、各高职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建设的成功经验,通过具体实践探索,形成的与一般的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相区别,由“校企双主体”共建并按市场机制运营的集生产运营、专业教学、实训实战、社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党委宣传部 刘湘兰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