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模具设计与制造11332班谭伶成了名人,因为他自2011年连续三年参加高考,终于在48岁时考入我校,圆了他的“大学梦”,“这下我的人生就不遗憾了。”谭伶这样告诉记者。
谭伶个子不高、穿着朴素,嘴唇周围的一圈胡须以及脸上的隐隐的皱纹,似乎在诉说着他所经历的沧桑,同学们都亲切地叫他“大叔”。尽管辅导员张静曾为这个称呼批评过班里同学,但大家表示这是昵称,大叔比他们父亲的年纪还大,如果直呼其名,反而觉得不尊敬。慢慢地,谭伶也接受了这个称呼,在学习中坚持着“大叔”级的韧劲,在生活中对同学们展现“大叔”级的体贴。
在外奔波几十年,始终不忘“大学梦”
生于1965年的谭伶,是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人。1983年和1984年,谭伶两次参加高考,均未能如愿,之后,他便外出打工。30年来,谭伶的足迹到过贵州、山东、深圳等地,在钢铁厂做过化验员、做过仓库保管员,也在家具厂打过工。走南闯北的漂泊生活中,谭伶的运气并不算好,工作过的企业时常倒闭,他不得不努力地找下一个工作。
1989年,谭伶在工作之余参加成人自考上了一所专科学校,不过由于学校规模太小,且不是全日制文凭,并不符合他心中的大学标准。于是,“通过高考考上大学”成了他心中的一个梦想。“但那个时候高考的年龄限制还没有放开,所以我只能先工作。”后来,高考放宽了对于年龄的限制,谭伶在新闻上看到有保安考上了大学,“心里又动了参加高考的念头。”
2011年,谭伶通过网络报名参加了高考,由于没找到当年的课本,他就参考以往的一些旧课本复习,三个月的临阵磨枪没能成功。2012年,谭伶继续报名高考,结果由于关注他的媒体太多,加上没复习好的压力,所以没去考试。“今年,我进出考场的时候用胳膊或者衣服挡住脸,躲过了很多记者。”
学习虽然有困难,求知精神成榜样
入学后的谭伶经历了短暂的尴尬期:宿舍同学一开始以为他是送新生报到的家长;军训时因动作不够规范,在分列式表演前被刷下来;每位老师都会在初次见面时确认一下他的身份……但是很快,谭伶就融入了这里的学习和生活,用他的话说:“现在的90后大学生素质高,很好相处。”
同学关系很好相处,而学习成了谭伶最头疼的问题。由于年龄上的差距,谭伶的记忆力和对新知识的理解力远不如其他同学,“英语听力和口语很困难,机械制图画得也不好。”谭伶说起这些来颇有些惭愧。英语老师陈红对谭伶的印象很深刻:“他上课不太敢发言,发音也很不准。”谭伶在课后找到陈红,借上课的听力磁带,“他的求知欲望很强,这也带动了班上的同学。”陈红表示,在她所带的三个班级中,谭伶这个班的学习氛围明显比其他两个班要好。
21日上午,记者在宿舍见到谭伶时,他正在认真地抄写英语单词。为了顺利完成学业,谭伶需要付出数倍于其他同学的努力。每天晚上10点多,室友们准备上床睡觉了,他还要再看上一两个小时的书,除了课本,谭伶的书桌下还藏着两大箱书籍。在谭伶的感染下,班里同学也颇有压力,“每次看到他挑灯夜读,都觉得再不看点书就有些对不住在校三年的青春。”
学一门技能,过充实的人生
前两年高考,谭伶的目标是考上本科院校,母亲知道后说了他一通,建议调整思路,学一门过硬的技术。随后,谭伶开始给自己制定适合的目标和努力方向。
今年填报志愿之前,谭伶做了大量的功课,最终选择了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看中的是学校的培养水平和以后的就业前景,“机械制造行业里60%需要模具,国外很多大公司的模具车间是不允许参观的。”谭伶在网上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当被问到为何选择我校时,谭伶表示,以前在钢铁厂做化验员时听说过无锡轻工业大学,因此对无锡充满好感。今年曾有好几所院校愿意接收他,有的离家很近,有的愿意免掉他的学费,但他毅然选择来到无锡。“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是28所首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之一,这点很有吸引力。”
学校的校园环境和教学条件很符合谭伶心目中的大学标准,“我参观过包头的一所大学,规模小,而且感觉学习氛围一般。”谭伶每到一处,总要到当地的高校转一转。今年国庆期间,他去苏州游玩,在车上结识了一名安徽大学生,俩人相谈甚欢,结伴参观了苏州大学和有名的观前街。
他是90后同学的一“宝”
谭伶的宿舍住着6名新生,与最小的“90后”张伟峰比,他整整大了30岁。谭伶在学习上常常要请教同学,但在生活经验方面,他则是老大哥,室友司朝说:“跟大叔住在一起,我们挺幸运的。”
走进谭伶的宿舍,记者看到男生宿舍少有的干净、整洁,同学们表示这大半要归功于“大叔”。室友们爱睡懒觉,生活上也会比较粗糙,而谭伶每天晚睡早起,等同学们早晨醒来,擦窗户、扫地这些活都基本上都已经被干完了。“为了不让我们早操迟到,‘大叔’还得经常拉我们起床。”平时闲聊时,谭伶也会给同学们讲讲自己的经历,给大家一些有益的借鉴。
同学们眼中的谭伶生活很节俭,除了吃饭和偶尔买瓶水喝,很少花钱。谭伶表示,自己这些年并没有攒下什么积蓄,现在学费和生活费还要求助于家人。大龄考上大学已是不易,他非常珍惜学习机会。同学丁勇说,刚认识“大叔”时,觉得这么大年龄来读书不可思议,但接触以后他被“大叔”的精神感动了:“‘活到老、学到老’谁都会说,但是大叔在用自己的努力实践着这句古老话。”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魏艳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