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思想保障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办学理念诠释
陈年友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2)
摘 要:黄冈职院“改革创新 科学发展 提升内涵 创建示范 特色强校 就业至上”24字办学理念,是根据高等教育规律和高职教育的性质特点,结合本校的办学实践,总结提练,集思广益,系统思考而形成的理性认识和实践指南;24字理念中包含的六个层面的内容,既有各自特定的内涵,不可或缺;又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相辅相成,必须完整、全面地领会、贯彻和实施。
关键词:黄冈职院;办学理念;诠释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1047(2008)01-0009-04
The Mental Guarantee to Realiz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dvanced
Vocational Education Well and Rapidly
——The Explanation to the Twenty-four Words Concept of Running a School in Huanggang Polytechnic College
Chen Nian-you
(Huanggang Polytechnic College Huanggang 438002 Hubei)
Abstract: The twenty-four words concept of running a school in Huanggang Polytechnic College is the leading thought of our developing objective, running strategy, building thought, reforming direction and working barycenter, which is formed according to the educating characters, connecting with the practicality and practice of our college, after being summarized, concentrated and thought systematically. This kind of concept is an integrated leading thought to run a school, which is connected with each other, necessary, restricted to each other, so we should understand all around, insist on from all sides and carry outsystematically.
Key words: Huanggang polytechnic college; Concept of running a school; Explanation
所谓办学理念,是一所学校基于教育规律和自身办学实践所形成的关于学校建设与发展的理性认识和办学思想。它既包含着主体对既往的办学观念、思想经验的继承和扬弃,也体现着学校教育工作者对所在学校现实的反思以及对未来发展的憧憬;是办学主体对“办什么样的学校”、“如何办好这样的学校”所作出的价值判断与选择。科学、先进的办学理念,是学校教育工作者坚持从实际出发,促进学校科学发展,实现办学蓝图的思想认识结晶。?
我们黄冈职业技术学院自1999年教育部批准组建以来,对如何办好集“农区、老区、贫区”于一身的黄冈的地方综合性高等职业院校,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实践与探索,相继完成了三大历史性任务:一是初步完善了学校的整体功能建设和布局,实现了在校生达万人以上的规模;二是实现了由三所“老牌”中专学校向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院校的转制、转轨,走上了“强师资、强专业、强技能”的强校之路;三是2006年以优秀的成绩通过了教育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学校走上了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但是,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努力提高教学质量”[1]和“创建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2]新的形势下,黄冈职院又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在科学的办学理念和发展思路的引导下,努力把黄冈职院办成“学生爱读、人民满意”的具有持续发展能力的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是摆在党政班子和全校教职工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校通过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组织学习,开展讨论,总结经验,集思广益,概括、提炼出了“改革创新科学发展 提升内涵 创建示范 特色强校 就业至上”的24字办学理念,以求统一全校教职员工的思想认识,凝聚全校教职员工的办学热情,指导全校教职员工的办学实践,促进学校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一、改革创新,科学发展
提出和确认“改革创新,科学发展”的办学理念,虽然采用的是两句普适性的主流话语,但它却是我校八年办学历史经验的总结与升华,更是学校建设与发展的现实需要。?
结合我校的办学实际,我们认为,“改革创新,科学发展”的基本含义,是破除因循守旧、墨守陈规、固步自封、主观随意、经验主义、盲目发展、“跟着感觉走”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通过教育理念和办学机制的创新,推动和促进学校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回顾学校八年的办学历程,可以说,正是“六调五移”、“三整两改”的教育教学改革,以及在办学模式(校企合作、校场结合)、人才培养模式(“2+1”、工学结合)、教学模式(行动导向、“教学做”合一)等三个大的方面的创新,使黄冈职院进入了全省高职院校前列位次。面对现实,放眼未来,“改革创新,科学发展”更是我校应对高职院校激烈竞争,提升办学水平,实现“创建示范”办学目标的根本策略。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处于大发展时期,高职教育的发展需要不断探索创新;与此同时,我们学校迄今为止也只有短短八年高职教育历史,更需要不断探索、改革和创新。对于由中职到高职、由分散独立到集中统一、由统招统分到市场就业转制转轨完成不久的我校来说,只有坚持“改革创新,科学发展”的办学理念,才能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的持续发展,使学校的办学水平和能力争进位、上档次。?
我校是由三个老牌中专学校合并、整合而建成的学校。目前虽然完成了学校运行的基本管理构架,但在专业建设、专业教学标准制订等方面任重道远;虽然实现了中等专业学校向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升格,但在办学思想、“双师”型素质(或双师结构)的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管理水平方面亟待提高;更不用说“创建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亟待解决的诸如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条件建设、实习实训教学体系建设,以及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和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既不能沿袭过去中职的办学经验,也不能照搬其他高职院校的现成做法,更不能套用普通高校的办学模式。出路只有一个:改革、创新——根据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规律和特点,立足于本校的基础和实际,围绕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创建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发展目标,更新一切不适应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和建设发展的思想观念,革除一切不适合的体制痼疾,改变一切不适当的习惯做法,摒弃一切不适宜的机制弊端,创造出有利于建设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办学机制,创新有利于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办学思路,创建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办学模式。?
改革创新是学校发展建设的动力,但改革什么,发展什么,创新什么,必须以正确的发展观作指导。对于我校来说,所谓科学发展,就是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认真思考和解决以下几个基本问题:?
其一,坚持“提升内涵”主导下的适度外延发展原则,解决好内涵建设与外延发展的关系。经过八年艰苦努力的建设,我校现在已经达到了万人以上规模。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提出了“提升内涵”的发展战略,这就是我们落实教育部“提高高等教育质量”[3]精神的要求,也是我校处理发展速度、规模与结构、质量、效益关系作出的正确选择。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从此可以放弃必要的适度的外延发展。因为,如果我们切实提升了内涵,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办学实力有了极大增强,教育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我校就有理由适度外延发展。从现实来说,适当增加专业数量,生长新的社会急需的专业,发展有生命力的交叉专业,也是十分必要的,也是符合国家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精神要求的。?
其二,坚持办学以教师为本,育人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处理好学校事业发展与以师生为主体的人的发展的关系。办学以教师为本,就是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切实的措施和有效的激励机制,提高教师素质,改善教师生活与发展的条件,使教师的提高与发展既成为办学的目标,也成为教师自觉的行动。育人以学生为本,就是在教育、管理、服务上努力建设“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充分发展”的政策、制度、环境和氛围。虽然,我们办学要依靠包括管理干部和服务职工在内的全体教职员工,但是关键是教师队伍;目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因为,说明一个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的是学生的培养质量和发展水平,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教师,且师资队伍的结构如素质本身就是一个学校办学条件与实力的标志性指标。所以,“提升内涵”、“创建示范”、“特色强校”、“就业至上”都要求以师生为本。这也是科学发展观关于“以人为本”理念在高等学校的体现。?
其三,坚持统筹兼顾、全面协调的原则,解决好学校现实生存与持续发展的关系。处理学校生存与发展关系面临着一系列的矛盾,宏观上如学校发展速度、规模与结构、效益的矛盾关系;中观层面如办学条件改善与教师待遇改善、教师数量增加与素质提高、校内教学条件改善与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等的矛盾关系;微观的如学校各种人员的利益,各专业的办学规模与条件、学生的学习条件与生活条件等矛盾关系。如果分得更具体的话,就师资队伍建设而言,就有教师的在职工作与进修培训、教师的专业学习与企业实践、教师的教学与科研、教学的量与质等矛盾;就专业建设与发展而言,还有新专业与老专业、特色专业与品牌专业、长线专业与短线专业、优势专业与一般专业等矛盾,都需要妥善处理。尽管这些矛盾关系错综复杂,但是只要我们紧紧抓住影响和制约学校生存与可持续发展这对基本矛盾,就可以高屋建瓴,理顺关系,解决矛盾。譬如师资队伍的提高、教学条件的改善、教学基础工程(如专业、课程建设)与管理建设,这些与教学中心有关的工作,都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问题,必须紧紧抓住,予以高度重视。此外,对于招生与就业、学生管理与教育、专业调整与改造、行政管理与服务等方面的工作,也要统筹兼顾、全面协调,但是必须围绕教学中心、人才培养这一主线来解决和处理。?
二、提升内涵,创建示范
提升内涵,创建示范是我校近期的建设、发展目标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战略思路问题。提升内涵,走内涵建设之路,既是高等教育办学的必由之路,也是我校现阶段办学的必然选择。任何高校包括高职院校在内,规模扩大、外延扩张在一定时间内总是有限的。从教育与生产力、经济的关系看,高职院校的发展规模和速度要受一定时期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的制约,生产力和经济发展所能提供的经济资源和需要的人力资源,既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动力条件,也是高职教育发展的限定条件。高职教育的发展必须遵循这一规律。从高职教育发展的周期看,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高速发展和规模扩张后,也必然要转向结构调整和质量提高的阶段,走内涵发展之路,即外延发展与内涵提升辩证统一之路。这才是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之路。?
从黄冈职院发展的道路来看,提升内涵也是我校现实的、必然的选择。我校在实现升格、转制的过程中,特别注重外延发展,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到基本建设和专业拓展、扩大招生规模、搭建就业渠道等方面,使学校具备了高等职业院校的一定规模和基本条件。与此同时,高等教育走向了大众化阶段,出现了普通高校扩大招生规模,各类成人高等教育不拘形式,中专职校出现复兴态势,高职院校自身也大力兴起,并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的新局面。在这“四面围堵”、竞争激烈的形势下,高职院校包括黄冈职院“出路”何在?如果无动于衷,无所作为,势必坐以待毙;如果悲观失望,只是一味哀叹“好景不长”,势必为市场淘汰;如果固守外延发展,盲目扩大招生规模,那无异于饮鸩止渴。显然,出路只有一条:大力提升学校内涵实力,走内涵发展之路。可以说,高职院校发展到今天,黄冈职院办学到现在,“提升内涵”是我校的必然选择,也是我校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
那么,提升什么内涵,怎么样提升学校内涵?一个目标,一个标准,那就是国家提出的“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条件和标准。我们所说的提升内涵,走内涵发展之路,就是要在思想观念上,在人力、物力、财力上,集中精力建好师资队伍,改善实验实训条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与计划,注重专业与课程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落实“以人为本”即办学“以教师为本”,育人“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这就是“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基本条件和质量标准的要求。只要我们在以上几个方面坚持不懈地努力,学校建设就能尽快接近、达到甚至超越“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条件和标准。?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学校内涵的提升是无止境的,“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标准也是动态发展的,我们做的如果没有达到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建设标准,那说明我们“内涵提升”还有差距,更加需要加大“提升内涵”的力度;如果我们办学达到了示范挂牌标准,则说明我们“提升内涵”的方向是正确的,成效是显著的,还应当继续坚持“提升内涵”的战略思想,朝向更高标准的“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努力。在这个不断达到、超越“示范性高职院校”办学过程中,我校就可能出现省级、国家级“名师”、“教学团队”、“重点专业”、“精品课程”、“实训基地”、“优秀教学成果奖”、“重点科研项目和优秀科研成果”等等“品牌”和“特色”。到那时,黄冈职院就成了“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摇篮”,就不愁毕业生“嫁不出去”。所以,“提升内涵,建设示范”是黄冈职院唯一正确的现实选择!?
“提升内涵”与“创建示范”,两者相互关联,互相促进。“创建示范”是我们“提升内涵”的办学目标,而“提升内涵”则是我们实现“创建示范”性高职院校目标的战略选择和根本思路。因为,“大”——大规模院校,“快”——高速度发展院校,不是“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标准,或者说,不是“大”就是“示范”,也不是“快”就能“示范”。而恰恰相反,过快过大的发展,超快超大的发展,将人力、财力、物力和精力投到扩大校园面积,大兴土木建筑,扩大招生规模,专业快速增长上,则必然牺牲质量和效益,降低办学水平,丧失创建“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机遇,影响学校的声誉,从而丧失办学的社会资源,最终丧失学校的生存条件,更不用说可持续发展了。因此,“创建示范”只能走“提升内涵”之路。而“提升内涵”如果没有“创建示范性高职院校”的目标,则就没有方向,缺少自觉性,出现盲目性——主观随意、目标多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各自为政、“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争地盘,抢利益,造成资源浪费,机遇丧失,无法真正有效地“提升内涵”,增强办学实力,提升办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因此,“提升内涵”必须以“创建示范”为目标,以“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标准和条件为指示路标。?
三、特色强校,就业至上?
特色强校,就业至上既是对我校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管理改革的工作重心、竞争策略及其目标导向问题的回答,也是对“改革创新、科学发展、提升内涵、创建示范”办学指导思想内涵的终极回应。我们“改什么革”、“创什么新”、“示什么范”,我们“发展是否科学”、“内涵是否有真正的提升”,最终要落实在我们是否办出了“有特色”的学校和专业,要体现在我校培养的学生是否“有人要、用得上、用得好”的口碑上。“有特色”、“能就业”,既体现了黄冈职院的“立校”价值,也表达了黄冈职院的社会贡献;我们做到了办学有“特色”,学生能“就业”才能说明我们既尽到了对数万学生的培养责任,也回报了社会各界对黄冈职院的关心厚爱。?
为什么要强调“特色强校”呢?因为,只有“特色”才能“立校”,只有“特色”才能“兴校”,只有“特色”才能“强校”。所谓“特色”,就是“人无我有的实力”,就是“人有我优的优势”,就是“人优我特的特异”。一个学校有了这种特异的实力和优势,就有了存在的价值,就有了竞争的实力,就有了发展的潜质,就会在“万马奔腾”[4]的高职院校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校的财贸、农林和某些理工专业办学历史长、基础好,既具有某些相对的优势,也具有整体的综合优势,这些优势就是我们已有的特色,也是我们“特色强校”的坚实基础。同时,我校地处山区,办在农业大市之中,经济相对落后,办学的资源支持较弱,因此,更应该注重办出特色,通过特色办学来立校、兴校、强校。?
那么为什么要特别提出“就业至上”做为我校的办学理念呢?这既是“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教育方针决定的,也是我们高职院校的性质和我校所处的环境所决定的。要办“人民满意的高校”,首先是要培养社会能用得上的学生,即人民群众送来受教育的子女的高就业、快就业、好就业,社会才满意,人民才满意。特别是我们学校,地处一隅,其号召力就是就业率,其美誉度就是就业满意度;黄冈是农业大市,农村劳动力剩余量大,农村家长送子女读书为什么,对我校最大的希望是什么,就是培养他们的子女成为社会各行各业所需要的人才。因此,“就业至上”应该成为我校办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要坚持“特色强校”的理念,必须明确这样两个问题:一是我们要什么样的特色?二是我们的特色在哪里?我想,在指导思想上,首先是坚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即既不同于普通本科高等教育,也不同于中等专业教育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高职院校的教育不是学科性专业教育而是职业性技术教育,不是经验性技术工人教育而是策略性技术人才教育。这是我们办学思想的基本定位,明确了这一点,才算是从根本上把握住高职院校办学的基本特色。在高职院校共性特色的基础上,还要结合我校的实际,寻求黄冈职院的个性特色,即不同于其他职院的特色,这就要深入探讨和总结我校的办学特色在哪里——确认我校的既有特色即既精又强的特色,做强做大;发现我校已有的特色,即虽特不强的特色,发扬光大;挖掘我校的潜质特色即可特未重的特色,培育壮大;寻找我校特色强校的薄弱环节,加强培育,发展壮大。?
具体来说,首先要做强做大我校已有人才培养种类的特色。我校的财贸、农林、理工某些专业是传统专业,办学历史长,基础好,近些年经过整合、建设,又上了一个台阶,应该说是我校的优势专业,而且也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亟需的特色专业,应该而且也完全可能做强做大,成为特色优势专业。此外,还要发挥这些优势专业的辐射、带动作用,生长出一些有市场潜力的新专业,创新我校交叉专业的新特色,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特色人才。?
其次,要发扬光大我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我校在办学育人过程中所形成的“校企合作”、“校厂(场)合作”的办学模式,所实施的“2+1”工学结合的育才模式,所实验的“行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所坚持的“两情教育”的育人模式,已经实行多年,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在办学思想上形成了全校共识,在体制机制上形成了基本稳定的模式,是应该继续坚持,不断改进完善、发扬光大的办学特色。?
再次,要进一步提升我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特色,我校毕业生就业率高、就业速度快、就业质量好,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人才培养质量较高,毕业生的素质较好。我校培养的学生,有些是职业技能素质高,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强,上岗就能做;有些是综合素质好,人文、交际、沟通能力强,具有应变潜质,适应能力强,能适应多种岗位;有些是聪明伶俐、心灵手巧,学习能力强,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具有一定创新能力;有些是思想素质好,职业道德优良,具有敬业精神和亲和力,工作认真负责,上岗踏实肯干,服从安排,任劳任怨,用人单位极为欣赏……。我校培养的学生,可以说既富有个性特点,又具有工作能力强、思想素质好的共性特点。这就是我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优势,也是人才培养的质量特色,应该继续坚持,大力发扬,进一步提升。?
此外,我校在办学过程中,还有一些特色,诸如建设“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教学团队),建立条件优良的校内实训基地,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形成“见习”、“模拟仿真训练”、“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交替训练模式,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升综合素质的管理教育,等等。实践证明,这些都是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值得认真总结,不断提升。?
“就业至上”的办学理念要化为办学实践,还要特别注意两个问题:第一,高度重视学生就业工作。其一是职能部门要加强就业指导工作,要切实负责,不辞辛劳,不厌其烦,重视细节,务实务真,做细做实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就业指导;其二是全体教职员工也应关心学生就业,从学生入学到毕业,从教学到管理,从课堂教育到课外活动,从学生学习到生活,全程全方位地开展对学生的就业教育。第二,以“就业至上”的办学理念指导各项工作。专业设置、订单培养、培养规格、课程设置、教学环节、学校管理、思想教育、学生服务、实践实训、办学条件建设、校企(校厂、校场)合作等各个方面,都要围绕有利于“能就业、就好业、快就业”制订政策、设计制度、组织资源、部署工作、评价业绩、奖惩激励。?
学校确立的办学理念6个层面的内涵,各有其独特的含义和意义,每一个方面都不可忽视或轻视;同时,这24字办学理念又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支撑、相辅相成的统一的办学思想体系。这是我们在解读24字办学理念时需要特别注意的。?
首先,办学理念确立了“创建示范”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这既是我们近期的奋斗目标,也是我校长期的努力目标。因为“示范性”是一个动态发展的目标,在全省、全国高职院校同时竞争、共同发展的态势下,“示范性”标准也会不断发展和提高。现在,我们首先要努力创建“省级示范”,在此基础上争创的则是“国家示范”,将来还要争取持续地保持“领先示范”。而要“创建示范”学校,又必须“树品牌、创特色”,而“品牌”和“特色”又是以全面“提升(学校)内涵”为基础的。?
第二,为了全面“提升内涵”,增强学校的发展实力和后劲,在办学资源一定的条件限定下,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改革创新”,正确处理和协调办学的各种关系,探索切合我校实际,发挥我校优势,凸现具有我校特色的办学模式、育人模式、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
第三,根据高职教育的性质和特点,根据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和定位,根据黄冈职院所处的区位和条件,我校的“立校”、“兴校”和“强校”,都必须以学生的高就业率做支撑。否则,便是一句空话。因此,坚持“就业至上”是我们的必然选择。换句话说,只有坚持“就业至上”的理念,我们在确立工作目标,制定工作计划,谋划建设蓝图,改善办学条件,调整专业设置,构建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加强实践教学,组织产学结合,建立校企(厂、场)联合,提高教学质量,创新培养模式,强化思想教育,优化师资队伍,提升管理水平等工作中,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培养“有人要、用得上”的毕业生。而只有毕业生就业速度快,就业比率高,就业质量好,才能充分说明我校的办学水平和“提升内涵”的效益,才能表明我校是有特定意义的“示范”学校,才能证明我校有真正的“品牌”和“特色”,才能标志我校的“改革创新”方向对头,才能体现我校的“科学发展”卓有成效。?
关于“24字办学理念”的内涵,简要地说,即“创建示范”是目标,“提升内涵”是基础,“特色强校”是战略,“科学发展”是指导,“就业至上”是导向,“改革创新”是动力。六个层面的理念各有特定的内涵,缺一不可;同时,“24字办学理念”又是密切相关的有机整体,作为学校建设发展的系统的指导思想,我们必须全面、完整地领会、贯彻和实施。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Z].国发[2005]35号.?
[2]教育部 财政部.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 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Z].教高[2006]14号.?
[3]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
[4]周济.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视频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教育报,2006-11-14.
作者简介:陈年友(1956-),男,汉族,湖北武穴人,黄冈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教授。研究方向:高职教育、化学教育。
上一条:
新疆昌吉职业技术学院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