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有企业富余人员再就业培训的意义
日期:1970-01-01 浏览

摘要:自2008年全球经济风暴以来,全国诸多国有企业受其严重影响,造成大量下岗失业和富余人员,如果不妥善做好该类人员的稳定工作,就势必会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增多,这些不稳定因素的存在,也势必会造成社会的不和谐,甚至给社会带来严重的隐患。作为国有企业的贵州省遵义钛业股份有限公司,在这场经济风暴中,受其影响的严重程度,决不亚于其他国有企业,也造成了大量下岗失业和富余人员。如何积极做好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工作,不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而且是下岗失业人员的迫切需要。

关键词:国有企业  富余人员  再就业培训  

随着2008年经济风暴席卷我国,诸多国有企业受其严重影响,造成了大量的下岗失业和富余人员,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和转岗培训问题已成为整个社会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因为它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家庭生活,而且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为全国最大的海绵钛全流程生产企业――遵义钛业股份有限公司,在这场经济风暴中,同样受到严重影响,但该公司针对大量的下岗失业和富余人员。积极采取转岗培训等方法,不但企业无一人出现失业,而且为遵义市,乃至贵州省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有着深远的意义。

一、遵义钛业生产工艺状况和下岗职工的产生方式

(一)遵义钛业生产工艺状况

遵义钛业位于贵州省遵义市,史创于1965年,是国内最大的、唯一的全流程海绵钛生产企业。2002年,由母体遵义钛厂剥离出来的优良资产发起成立了遵义钛业有限责任公司(后改为遵义钛业股份有限公司)。遵义钛厂、遵义钛业股份有限公司现拥有遵宝钛业有限责任公司、遵义播宇钛材有限责任公司、遵义盛钛机械设备制造公司、遵义隆兴运输有限责任公司、遵义钛厂劳动服务公司。 从生产工艺上看,遵义钛业现有氯化工艺、精制工艺、还蒸工艺、电解工艺、成品工艺、铸锭工艺等生产环节。主导产品有有海绵钛、精四氯化钛、氯化镁、钛锭、钛坯等。其下属企业产业链包括机械设备制造加工、筑炉、运输、海绵钛包装桶、钛板坯、板材、棒坯、管材制造加工等。

遵义钛业自建立以来,其产业的升级换代和工艺设备的研制开发就不断延伸。还原蒸馏炉从炉产1吨、3吨、5吨、8吨到12吨,沸腾氯化炉从Φ0.8m、Φ1.2m到Φ2.4m,始终掌握着先进的海绵钛工艺主流技术。自行研发的“倒U8吨还原蒸馏联合炉技术”、“Φ2.4m无筛板沸腾氯化炉”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并主持编制了钛国家标准,是国家发改委授牌的 “高技术产业化”企业、科技部授牌的“国家级钛材料特色产业化”基地。

目前,遵义钛业旗下的遵义钛业股份有限公司,及其下属全资子公司遵宝钛业有限责任公司,海绵钛年产能已达24000吨以上,从而成为领跑中国钛工业的生力军。

然而,海绵钛生产由于工艺复杂,技术要求高,对职工的技术要求、技能水平、操作要求都较高,一些技术指标仍然严重影响企业的成本,成为市场竞争的不利因素。

(二)遵义钛业下岗职工的产生形式

1、在2008年经济风暴的背景下生产不饱和产生下岗失业职工

2008年的经济风暴中,遵义钛业旗下的主导产业――遵义钛业股份有限公司、遵宝钛业有限责任公司、遵义播宇钛材有限责任公司于当年10月开始,就面临开工严重不足的局面,减产达60%,海绵钛年产能迅速从24000吨减少到13600吨,钛材生产几乎全面停产。与此同时,其下属企业遵义盛钛机械设备制造公司、遵义隆兴运输有限责任公司、遵义钛厂劳动服务公司的机械设备制造加工、筑炉、运输、海绵钛包装桶、钛板坯、板材、棒坯、管材制造加工等产业也由于受到主导产业开工严重不足、海绵钛年产能迅速下滑的严重影响,生产任务出现严重不饱和。

在这个背景下,遵义钛业同全国诸多国有企业一样,由于减产、甚至停产,而造成了大量下岗失业职工和生产富余人员。

2、企业从安全环保及社会效益考虑,拆除了大量老旧厂房,产生了大批下岗失业人员

遵义钛业史创于1965年,是国内最大的、唯一的全流程海绵钛生产企业。但老企业的历史欠账也是各个国有企业最头疼的事,旧厂房历经岁月的沧桑,和几十年风雨的剥离,存在着极大的安全生产隐患,和环保风险。

对此,企业高层领导非常关心重视。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更是力促整改,企业高层领导表示,不管影响多大的效益,只要危及到职工的生命安全,一律拆除,决不允许冒险生产,拿职工的生命安全和企业的社会效益开玩笑。

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从2001年到2010年的近10年间,遵义钛业逐步拆除了氯化镁厂房、钛渣厂房、钛粉厂房、印刷厂厂房、106氯化厂房、107氯化厂房、准备厂房等10余座生产厂房。这些厂房的拆除,虽然消除了职工的安全隐患,解决了影响环保问题的不安全因素,但却造成了许多职工失去了工作岗位。

3、企业改制,实行优化组合,造成了部分职工下岗失业人员

2002年开始,遵义钛业逐步进行主、辅分离、优化主体、下岗分流的企业改制工作,将原遵义钛厂的优良资产剥离出来,发起成立了遵义钛业有限责任公司(后改为遵义钛业股份有限公司),以及遵宝钛业有限责任公司、遵义播宇钛材有限责任公司、遵义盛钛机械设备制造公司、遵义隆兴运输有限责任公司、遵义钛厂劳动服务公司等。在改制过程中,一些年龄高、文化程度底、操作技能低、身体有病不能胜任本职改制的职工就被下了岗。

二、遵义钛业富余人员再就业培训的思路和方法

上述3种原因,事实上造成了大量的企业职工富余下岗,下岗职工随着收入的减少,情绪低落,自信心不足。特别是很多职工因年龄大、文化低、身体差、如果想到企业以外重新就业,将面临巨大的困难和压力,有的职工特别是单职工家庭,甚至连日常生活都无法保证,经济上显得非常拮据。

遵义钛业股份有限公司在企业同样面临经济危机、产能大大降低和企业效益每况愈下的困难条件下,充分考虑到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和具体困难,并认为职工是企业的财富,是与企业相依为命的伴侣,企业再困难,也决不能抛弃自己的职工。

在这种思想指导下,遵义钛业股份有限公司迅速拟定了广泛开展富余人员再就业培训的思路和方法,并形成每年的年度培训计划,严格付褚实施。同时,公司也积极争取国家对企业富余人员教育培训的政策扶持,以保证培训工作的正常进行。自2008年金融危机开始,遵义钛业就根据贵州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黔劳社厅函)「2006485号关于企业申请富余人员转岗培训费补贴及审核程序的通知要求,严格按照规定组织公司富余人员开展转岗培训工作,三年来,公司有针对性地将拟转岗位的职工进行专门培训,共培训转岗职工近2000人。

在具体培训中,企业针对再就业培训工作发展的不平衡,将培训工作摆在了应有位置;并从有限的资金中,妥善解决好培训经费,而且积极筹措资金,从美国引进先进工艺项目――钠电解、镁电解、液氯提纯等新工艺,以确保受到培训的职工在经过培训过后,有岗位、有班上,有经济来源,从而彻底解决了转岗职工的后顾之忧,让转岗职工安心参加培训,努力学习新的工艺技术和专业技能知识,从而使职工和公司得到了双赢。

三、遵义钛业富余人员再就业培训的意义和影响

在企业面对金融危机的时候,遵义钛业没有抛弃自己的职工,而是积极寻找再就业机会,争取培训资金,大力开展富余人员转岗培训工作,实现了零失业。不但为企业、为社会和谐作出了贡献。而且产生了如下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1、对于遵义钛业的下岗职工而言,再就业培训是提高下岗职工素质的迫切要求。为满足企业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大力提高下岗职工的素质,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十分迫切的问题。而提高下岗职工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要通过教育培训和再就业培训来解决。再就业培训对于促进再就业具有直接的意义。再就业培训制度与下岗职工再就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社会上每年都有大量的下岗职工,由于缺乏再就业培训而不能就业,而许多企事业单位又往往补充不上合格的人员。大力发展再就业培训,使广大下岗职工在就业前接受与就业岗位要求相适应的文化知识、操作技能、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教育,使他们具备再就业的必要条件。这对促进再就业、缓解就业压力具有直接的意义。同时,对下岗和失业人员进行的再就业培训,也为他们重新就业创造了条件。

2、遵义钛业股份有限公司富余人员的再就业培训工作的开展,对于企业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具有重要作用。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我国今后经济工作的一条重要的方针。这一转变归根到底是通过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来实现经济的增长。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因素是很多的,但基本的、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劳动者的素质,特别是劳动者的文化科学技术水平。遵义钛业股份有限公司积极开展的富余人员再就业培训,使下岗职工通过再就业前的培训和学习,具备了新就业岗位的专业技术条件。这对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该公司在企业面临巨大困难的条件下,对职工不离不弃,荣辱与共,在职工心中同样产生了积聚力量的非常效果,为企业提质降耗、降低成本,度过难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从科学的角度将,美国学者Habber1998年的一项实证研究就发现,100人以上的大公司比同类小公司为员工提供正规培训的可能性多一倍以上。遵义钛业几十年来之所以能够始终站在中国钛工业的前沿,其根本原因就是肯在培训上花本钱,在培训上下足了功夫。近10年中,遵义钛业培训职工人数就达20000人。这些培训不但使职工技术水平、操作能力大力提升,而且为公司的永续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同时,这些有效的培训更使职工的素质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4、遵义钛业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各种各样的培训,尤其是近年来开展的富余人员的转岗培训,使职工充分认识到,培训是企业给予职工的一种财富,这种意识已经在遵义钛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形成了较强的文化理念,并深深地植根于职工的脑海中,这种文化理念也反过来影响着企业的管理层、和公司领导,使培训成为大家的一种愿景。

 

 

作者简介:

许涛:男、42岁,现任贵州省遵义钛业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培训主管,曾在遵义钛业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单位,生产部、安全环保部工作,有多篇散文、诗歌、杂文、通讯报道见诸报端,曾多次获奖。

作者单位:贵州省遵义钛业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培训主管(遵义市舟水桥)。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