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遵义钛业位于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史创于1965年,是国内最大的、唯一的全流程海绵钛生产企业。旗下拥有遵义钛业股份有限公司、遵宝钛业有限责任公司、遵义播宇钛材有限责任公司、遵义盛钛机械设备制造公司、遵义隆兴运输有限责任公司、遵义钛厂劳动服务公司等六个子公司。
遵义钛业主导产品有包括海绵钛、精四氯化钛、氯化镁、 钛锭、钛坯等。其下属企业产业链包括机械设备制造加工、海绵钛包装桶、钛板坯、板材、棒坯、管材制造加工等。
遵义钛业自建立以来,就秉承教育为先、科技进步、人本管理的理念,高度注重职工教育培训工作,使其产业的升级换代和工艺设备的研制开发不断延伸。还原蒸馏炉从炉产1吨、3吨、5吨、8吨到12吨,沸腾氯化炉从Φ
几十年来,遵义钛业的职工教育培训工作为其产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特别在当今社会,遵义钛业更认为企业综合实力的竞争,其核心更是“人”的竞争,是员工素质的竞争,其实质是通过对职工的循环培训以获取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从而保证企业创新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 遵义钛业、教育为先、循环培训、创新发展
职工队伍是企业经营的要素之一,职工培训是企业最重要的人力资本投资。探讨企业职工培训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特别是随着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从业人员结构发生变化的今天,这种探讨尤显重要。
遵义钛业的职工教育培训与企业同日而生,但几十年间却发生了质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包括两个阶段:一是初始的培训仅是简单的说教,是扫盲式的培训,是计划经济下并非一定为企业发展而做的、亦或是政治的需要而做的培训。二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自主的培训,这种培训是企业立足市场经济发展需要、为了自身发展的要求,结合国家法律法规规定而开展的自觉的工作。后一种培训为遵义钛业造就了一大批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企业发展的需要,但在培训过程中已存在不少的问题,值得在此探讨研究。
一、遵义钛业职工培训获取的成绩
(一)职工队伍的人员结构状况
遵义钛业现有职工2700人,分属六个子公司生产辅助岗位和机关部室,男、女职工的比例约为7:3,其中:研究生学历5人、本科学历225人、专科学历246人、中专学历154人、高中学历257人、技校(职业高中)学历512人、初中学历以下1301人。
职称构成上:初级职称225人、中级职称120人、高级职称15人、高级技师(技师)12人。
通过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的人员中,初级工206人、中级工206人、高级工69人。
从上述人员结构可以看出,遵义钛业现有从业人员中,有近一半的职工属于初中以下学历,难以胜任现代化的精细化操作,如果不切实做好职工教育培训、特别是初中以下学历这部分人员的培训工作,就难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二)职工培训获取的成绩
遵义钛业针对上述从业人员结构的构成情况,通过认真的调查研究,认为有效的教育培训,可以改善人员结构的构成状况,促进职工队伍素质的提升,满足企业竞争的需求。
同时,企业高层认为,按照美国学者舒尔茨的观念,职工资源即(人力资本)是相对于“物质资本”而提出的一个概念。美国学者舒尔茨(Theodore W.Schultz)1959年首次提出了“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的概念。在1960年出任美国经济学会会长时,他发表了题为《论人力资本投资》的演讲,系统阐述了他的人力资本理论。一般而言,人力资本指的是人的知识、技艺、能力和健康存在于人的身上、表现为人的智力与体力的总和。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都是经济的动力源泉,都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人力资本投资是“通过增加人力资源,影响未来货币收入和精神收入的活动”。更准确地讲,人力资本投资是指通过对人的投资,增加人的生产与收入能力的一切活动。舒尔茨等人把人力资本投资归纳为教育投资、培训投资、劳动力流动投资、卫生保健投资等形式。
根据这个理论,结合企业实际,近十年间,遵义钛业每年都在年末由企业人力资源部组织对各单位次年培训需求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并充分征求各个单位、广大职工对次年培训需求的意见,建议和看法,最后将收集到的培训需求状况和意见建议呈报给企业高层,由企业高层逐项组织进行论证,并将形成结论的可行的培训项目形成培训计划书,由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下达实施。
近十年中,遵义钛业严格遵循“以满足市场人力资源竞争需求为指导、以企业岗位技能要求为中心、以后续发展需要为本位、以循环培训为手段”,狠抓学历教育培训和“三基”培训工作。“三基”培训中,将基础理论教育、基本知识学习、基本技能训练作为循环培训的核心;并强化“三层”培训,即管理人员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操作人员培训,把员工技术业务素质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1 、抓好学历教育培训,改善职工队伍学历结构
早在2001年,企业就针对职工队伍构成比例中,初中以下学历职工就占了近一半(达1301人)的特点,利用企业教培中心、技工学校、安全技术培训中心等有效资源,积极开办职工技校学历培训班,共培训职工300多人。
2002年,企业又针对职工队伍构成比例中的中专、高中、技校(职业高中)学历人员,与贵州大学、贵州航天职工大学合作,开办了3个大专学历班。培训职工近200人。
2006年,企业再次针对职工队伍构成比例中的大专以上人员,与贵州大学研究生院合作,开办一个研究生班。
同时,从2000年至今,企业每年都派出高层管理人员、普通管理人员、生产技术骨干和技术拔尖人才,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贵州大学等学校进修学习,不断改善企业职工队伍结构状况,并努力办好技工学校,不断补充技术工人,充实一线技术力量。
2、积极开展职工职业技能培训,努力推动企业技术进步
企业培训的目的是提高职工整体的综合素质,确保企业快速发展和员工立足岗位创造绩效。而培训的重点,又在于职工技能水平的提升。职工培训既然是一种投资,那么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形式之一就是在职培训(On-the-job training简称OJT)。
培训是企业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员工对职业的满足程度,以组织、计划和实施的形式对企业各类人员进行的一种教育投资活动,是通过员工对培训内容转化为工作行动以有效地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服务的过程,包括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在职培训是指由雇主出资组织,或不管由个人还是雇主直接出资组织,作为晋升职务或其他前提与工作相关的培训。
企业培训具有双重目的。一方面,企业希望通过培训提高员工知识、技能、观念等的同时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效率——劳动生产率;另一方面,员工也希望通过培训提升自己的知识、技能、观念等,以增强自身职业竞争力。只有这两方面的目的出现交集时才能达到企业的培训目的,而且交集越大,对企业的培训效果越明显。同时,通过培训可以增加被培训人的人力资本存量,从而增加其收入能力和提高收入水平。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经过培训的人要比没有经过培训的人具有更多的人力资本,因而具有更强的职业发展能力和机会,在工作生命周期内获得更多的收入。
对于此,遵义钛业有自己的解释,10年间,该企业利用有色金属职业技能鉴定十八站、贵州省七十三所两块牌子,通过开展特种作业、特殊过程岗位职工职业技能培训鉴定、职工职业技能大赛、青工比武等手段,共举办培训班500余个,各类大赛近30次,培训职工20000万余人,不但大力提高了职工的整体素质,而且还努力推动了企业的技术进步,使企业的技术水平始终处在国内领先的地位。
二、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木桶理论”凸显企业培训短板
“木桶理论”,指的是木桶的蓄水量是由最短的木块决定的。根据这个理论,企业的培训也不应是少数人的培训,而应是自上而下、助长补短的全员培训。
这就是说:培训工作出色,其效益可能是其投入的数倍甚至更高。要提高培训的投入产出比,就必须进行认真调查员工的职业能力和企业岗位生产需求,将培训需求置于企业现状、市场形势等大环境的分析之上,确定培训的重点。针对性地向职工传递知识和思路,教授经验和技能,提高培训的实效。培训工作越到位,培训积累越高,常规培训的需求越少,而个性化的培训需求越会凸显出来。因此,培训要加大研究力度,善于深度挖掘培训需求,寻求培训需求的突破口,开展深度咨询辅导,满足员工的个性化要求,将培训向深度拓展、向细节延伸。
这一点,目前鉴于企业生产方式、工艺特点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们还无法全方位做到。这就无法避免地会出现有些工种、有些岗位、有些人员培训不到位,或者培训没有取得效果的情况发生。必将导致这些岗位人员不满足岗位需求的事件出现。
(二)企业资金缺乏,制约了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
在企业,培训是自己花自己的钱的,这句话听起来有些刺耳,难道说没有钱就不开展培训了?我想也不尽然。但是,在企业,如果没有资金的保证,有些培训的确无法开展。
这些培训无论是员工离开工作岗位、即有计划将一些有发展潜力的优秀员工送入大中院校进行知识或技能的学习和进行的脱产培训;还是根据员工在不同岗位上的特长,将培训需求和内容分解到相关人员, 集中起来开展的互动式培训;还是温故知新的岗位复训;还是新进入企业的员工和员工要技能鉴定晋升岗位或岗位轮换,员工缺乏岗位经历或对岗位所需能力不足时,就要通过在岗经验丰富员工的言传身教,使他们快捷获取实践经验和提升能力,以尽快达到岗位要求的导师带徒。
上述培训如果缺乏资金保证,最起码是培训的效果要大打折扣,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尤为突出。遵义钛业目前在培训工作中,特别是外培工作中,就由于受到培训经费的影响,而受到了阻碍。
(三)高层的意识和培训教师的能力成为问题的关键
学习型社会和学习型企业的建设,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在企业,高层的意识和培训教师的能力又成为这个问题的关键。
众所周知,一个企业职工素质怎么样,要靠教育培训。但要做好教育培训工作,达到提升企业职工素质的目的,则要靠企业高层的眼光和思想。有了高层的思想,企业就会实施各级人员的培训;以提高其创新工作能力和水平,开拓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技能。在这个问题解决后,就必须努力加强培训教师的能力问题。作为在企业从事培训工作多年的一名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我深感培训教师的能力对实现培训愿景是多么的重要。
因为职工培训不同于学生的教育,你必须在掌握丰富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要掌握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技术和特点,而且在讲解上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决不能一味的讲高深的理论,更不能照本宣科。必须用大量的案例作为正、反面教材。要让职工懂得职工培训是一项“企业发展的最大后劲,是惠及员工的最大福利”的理念。企业要把它作为发展的战略高度来重视,扎实有效搞好员工职业技能培训,造就高素质的职业化员工队伍。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做好人才储备。营造有利于员工培训的良好环境,拓展员工创新能力,为企业跨越式发展建立有效的保障。
作者简介
许涛:男、42岁,现任贵州省遵义钛业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培训主管,曾在遵义钛业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单位,生产部、安全环保部工作,有多篇散文、诗歌、杂文、通讯报道见诸报端,曾多次获奖。
作者单位:贵州省遵义钛业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培训主管(遵义市舟水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