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中等职业学校校长赴德国考察职业教育
日期:2011-04-22 浏览
一、时间、成员、考察对象

1、时间:2011年2月20日至3月12日。

2、成员:以贵州省建设学校校长陈鸣为团长,省教育厅职成处刘华、贵州省机械工业学校校长武斌儒、省畜牧学校校长谢百练、省医护校校长李俊华、省内贸学校校长苟勇、省商业学校副校长平文英、荔波职校校长李洪、开阳职校校长黄立影、盘县职校校长段学成、思南职校校长陈文辉、贵航技校校长付晓刚一行12人为团员的考察团,赴德国考察职业教育。

3、考察培训机构及学校:科隆科技园区VOCATIONAL  EDUCATION咨询公司(主讲:CHRIST女士)、科隆金融专科大学(主讲:阿偌德教授) 、多特蒙德应用技术大学(主讲:主讲:比特.罗依施博士、教授)、莱茵工业园职业培训中心(主讲:奥维尔曼博士、宾格工程师、付伯高级技师)、柏林SPI研究咨询公司(主讲:公司法人罗德瓦尔德)、柏林“BBJ高等教育和职业培训咨询股份公司”(主讲:公司总裁思莱德;思密德教授)、纽伦堡“德国职业教育培训集团企业培训研究院”(主讲:研究院董事托巴思.雷根先生、负责研究质量控制工作的科尔先生、负责对学生进行考试的威瓦先生)、卡斯努尔大学职业师范研究院(主讲:菲斯勒教授、瓦斯助教)。 

                              


                    
在科隆金融专科大学考察
                              



在莱茵工业园职业培训中心考察

 

柏林BBJ高等教育和职业培训咨询股份公司总裁思莱德在看我校简介


本次短暂的考察,收获颇丰,开阔了一行人的眼界,也得到了很多启示,从中可获得许多发展我省职业教育的借鉴,也对各自学校如何把学校办出特色、办出质量提供了很好的经验。

二、本次考察我们所了解的德国职业教育

1.德国的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学生升学就业的主要渠道。

他们的学制一般是孩子三岁进幼儿园,六岁入小学,小学学制是四年,小学后实行第一次分流,多数学生一开始升入初中,就初步确定了今后就业升学的基本方向,目的性比较明确,初中(五年或六年制)毕业后的第二次分流,是根据不同职业的要求和学生及家长的意愿而定。较高层次的职业教育,必须以接受过较低层次的职前教育为基础,并应有一定的职业实践经验;经过职业教育的人员,既可利用已经学到的知识和技能,长期从事相应的职业,也可接受更高层次的职业教育,再从事新的工作。职业教育是每个职工的终身教育,即培训——就业——再培训——再就业。劳动就业部门既管理就业、救助失业,又管理培训工作;各行业协会、各同业公会、各州政府、各企业为实施《职业教育法》(BBIG)各司其职,政府实行宏观管理和协调组织工作。

2.“双轨制”职业教育,是德国职业教育最主要的特点,也是德国推行职业教育最成功的关键。

在德国,约有70%的职校属于“双轨制”。所谓双轨制职业教育,是指学生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培训和在学校接受理论培养相结合的职业教育形式。接受双轨制培训的学生,一般必须具备主体中学或实科中学(相当于我国的初中)毕业证书,之后,自己通过劳动局或通过行业协会(IHK)或手工业协会(KHK)的职业介绍中心选择一家企业,按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同企业签订培训合同,得到一个培训位置,然后再到相关的职业学校登记取得理论学习资格。这样他就成为一个双轨制职业教育模式下的学生。他具备双重身份:在学校是学生,在企业是学徒工,他有两个学习受训地点:培训企业和职业学校。学员或定期或分期在企业里接受实践教育、在职校里接受理论教育。职校大约60%是专业课程,40%是普通教育课程。

企业的技能培训是“双轨制”的主体。企业的培训按照联邦教科部和有关专业部共同颁布的培训条例进行。德国经济部公布的国家承认的培训职业有近100个大类、300余个职业。各专业部分别制定相关职业类别的培训条例,包括教育内容、时间安排以及考核办法等,并会同联邦教科部共同颁布实施。各企业根据培训条例和本企业的特点制定具体的培训计划并付诸实施。作为学徒工,企业发给学生每月500-600欧元的生活费用。平均每生在职业学校的费用9532欧元/年,这些费用基本上由企业承担。而职业院校的教师则是列为政府公务员,其薪资由政府支付,所以学校不必为生源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经费,教师的待遇也比较高,所以能安心教学,培训质量也很高。

职业学校的教育是服务于企业培训的,职校的教学任务主要是以专业理论来辅导和提高学员在企业中的实践培训成果,并加深和补充普通教育的任务。职业学校的教学内容由各州文教部制定。双轨制职业教育的考核、成绩认定及证书发放由各行业协会负责。考核内容分为书面考试和实际操作技能考核两种。通过考核的学徒工可以得到国家承认的岗位资格证书,成为该岗位上的合格技工。
在德国,约有70%以上的初中毕业生直接进入企业中的培训机构接受职业技术培训,同时进入各类相应的职业学校学习基础知识。这种体制,有利于培养出既懂理论又有动手能力的生产技术工人。

近年来,在德国又出现了另一种培训形式,即跨企业培训。学生在接受企业培训和学校教育的同时,每年抽出一定时间,到跨企业培训中心接受集中培训,作为对企业培训的补充和强化。(这一点在莱茵工业园职业培训中心给考察团一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按照德国联邦政府职业教育法及有关法律的规定,企业内的职业教育经费完全由企业自己负担。职业教育学校的教育经费由国家、州政府、地方政府承担,通常是州政府负担教职工的工资和养老金等人事费用,地方政府负担校舍及设备的建筑与维修费用和管理人员的工资等人事费用。

3.职业教育具有较高的社会认同,因为法律法规完善了职业教育的管理和运行。

德国职业教育法律、法规完备。相关法律法规有《职业教育法》、《企业基本法》、《青年劳动保护法》《培训员资格条例》等。企业根据产业需要招收员工,对新招收的员工,企业必须依法送至国立职校学习培训。“企业根据产业需要送出培养对象,企业会找上门来。对于不了解我们学校的企业,学校才安排去做点宣传,让它们知道我们的学校。”

4.职业种类分工明细,学校培养国家认可的职业种类所需知识技能。

德国是16个州联邦制国家,每州有自己的教育体系,为使职校培养的人才国家通用,职校培训项目由国家订立。学校都培养国家认可的职业,而不能自己另立专业和培训项目。职业教育,都针对整个经济政策而言,作为国家经济范畴是宏观的。考察中我们了解到,德国的职业教育在学校名称、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学制长短、办学条件、经费来源、教师资格、教师进修、考试办法、管理制度等等,都有政府提出的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同时还设立了一套包括立法监督、司法监督、行政监督、社会监督在内的职业教育实施监督系统,使职业教育真正做到了有法可依,法律法规完善了职业教育的管理和运行。学生或定期集中一段时间在学校接受理论培养,集中一段时间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培训;或分期每周2天在校上课,3天在厂里工作。定期与分期,根据企业需要决定。这是典型的德国职业教育“双轨制”,一轨在用人企业,一轨在国立学校。
企业都想知道学生在学校里学些什么,学校也想知道学生在企业接受培训的情况。因此,学校主管部门的教师常常到工厂去了解情况,并听取对教学的要求。

5.德国对职业教育从业人员的要求严格。

考察中,各个考察培训点对我们都有如下介绍:德国对职业学校教师的技能有很高的要求:职业学校教师最低学历为大学本科,有教育学背景,有一门专业,至少有2年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经验。准入的过程是:经过国家考试合格,到学校任教2年(试用期);2年试用期内,既有教学实践培训,又有专业进修;试用期结束再经过国家考试,合格者进入学校成为正式教师,政府终身雇用。月收入约为3500欧元,与其他学校教师工资基本相同,也与高校助教基本相同。(高校教授月收入约4500欧元,与职业学校校长相当)

三、德国职业教育特点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1.同生产紧密结合,使双轨制职业教育更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得到了确切保证。

双轨制职业教育形式下的学生大部分时间在企业进行实践操作技能培训,而且所接受的是企业目前使用的设备和技术,培训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生产性劳动的方式进行,从而减少了费用并提高了学习的目的性,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培训结束后随即投入工作。在双轨制职业教育体制下,由于学生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中学习,使得学生和企业有了更多的交流机会,大大降低了培训后失业的风险,这使得以培养生产第一线实际操作人员的职业教育真正成为受企业欢迎的教育。虽然我国目前也非常重视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但学校制的培养模式客观上使学生离生产第一线的实际还有不小的距离,而集中安排的生产实习又不利于学生及时将所学理论同实践相结合。

2.企业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大企业多数拥有自己的培训基地和人员。没有能力单独按照培训章程提供全面和多样化的职业培训的中小企业,也能通过跨企业的培训和学校工厂的补充训练或者委托其他企业代为培训等方法参与职业教育。除学校与企业密切结合外,还发动社会力量(包括同业公会、行业协会、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共同关心和支持办好职业教育,形成一股合力,共同承担义务,推动职业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

3.重视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是保证教学质量

进门难,要求严,待遇高是德国师资队伍建设中的主要特点。通过激烈的竞争,他们的职教师资大都具有良好的品质,广博的知识,精湛的技能,快捷的效率。这对我们的师资队伍建设有普遍的借鉴意义。

四、其他

在考察过程中,除了德国的职业教育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外,德国人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公共道德秩序也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比方说给我们担任驾驶的小伙子工作非常出色,态度非常友好,每次我们要自己把行李拿上车他都坚持不让,一再说这是他的工作;另外在德国所有的人都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不管有没有车只要交通信号不是绿灯绝不横穿马路,没有红绿灯的路口,车辆都主动停车让行人;公共环境卫生良好,公民道德意识较高。

五、结束语:

德国的职业教育发达,早有所闻。德国的产品,结构合理,加工精密,外观讲究,质量上乘,性能优异,这是他们重视职业培训、员工持证上岗,人人关心质量的结果。德国产品质量驰名世界的秘诀正在于此。在德国,不论担任那一种工作,完成那一种任务,“资格”是非常重要的,而这种“资格”,绝大多数是靠职业教育来实现的。普通教育、基础知识教育固然重要,但他们更重视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成人教育也是职业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他们的“资格”,决不是单纯的一种学历文凭或证书,除一般的基础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懂得操作应用,有动手能力。因此,在德国各行各业都重视职业,职业教育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