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至2012年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先后与滨湖区、惠山区科技局合作,开展专利申请百日竞赛与科技创新与服务大赛活动,收到了较好成效。2011年学院以受理专利615件,其中发明专利108件,授权专利(有证书)337件,其中发明专利5件,排在全国高职院校前列。2012年以受理专利1132件,其中发明专利243件,授权专利(有证书)635件,其中发明专利9件,排在江苏省高校的第四位,荣获了无锡市知识产权工作先进集体,并受到无锡市知识产权局的通报表彰。
学院的科技工作,高度重视与当地政府部门的合作,搭建由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学院主体、有效协同、资源共享、无界运作、利益交融的科技创新与服务的三方联动科技平台。依托平台,围绕高职院校办学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要求,学院提出了科技工作立足无锡惠山区、滨湖区,服务无锡市,面向江苏省,辐射长三角的“本地化”战略,学院与惠山区、滨湖区科技局签订协议,为地方经济建设开展科技创新与服务。使学院的专利申报与获授权数逐年递增。
依托平台,学院建立了产学研用“四维推进”的长效机制。长期以来,学院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其工作的开展坚持“三高两多一立地”,既发表的论文级别高、立项的课题层次高、获得的科技奖档次高;服务地方的横向课题多,到账的科技经费多;科技研发与服务工作要立地,紧紧围绕学院人才培养与服务地方经济建设而展开。建立了科技处归口管理,立足二级学院,依托专业群开展科技创新与服务社会的三级管理运行机制,学院牢牢把握周边各区专利申报及科技服务的各项优惠政策,充分调动全院师生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胆创新,科学实践,使得学院的科技创新工作连年取得丰硕成果。
依托平台,学院坚持“长期、定点、实效”的原则,构建“23411”科技创新与服务社会运作方式。学院在现有科技创新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科技管理制度,充分调动师生科技创新的积极性,立足无锡市两区(惠山区与滨湖区科技局),采取“三个结合”(专业(群)+(立足)行业+(依托)企业)形式;运用“四个一”(一个专业(群)、一个(科技)团队、围绕每一个企业,做好每一个项目)方式;开展“一师一企”活动,鼓励每一位教师定点服务一个企业,了解企业需求,开展科技服务,在服务中加快专利的申报与转化。通过科学、规范、系统、专门化的科技创新与服务工作,形成商院科技创新与服务特色,打造学院科技工作品牌,更好地服务学院的教育教学工作、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