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腊月初八,山东沂蒙革命老区费县朱田镇合义庄村的养殖场里,热闹非凡。鹌鹑养殖大户李中德正在畜牧专家的指导下,改进设备。老李激动地说:“有了专家帮忙,我这个春节就过踏实了。”
这些专家属于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派出的3支科技服务队。每支服务队有8至10人,均为畜牧兽医专家。寒假刚刚开始,他们就奔赴临沂费县、滨州沾化、菏泽单县等地,深入奶牛场、畜产品加工企业以及农村养殖户,进行现场指导。
费县朱田镇合义庄村的春艳鹑业养殖专业合作社,是该镇鹌鹑养殖的龙头,仅李中德一户,就有鹌鹑4.2万只,肉鸡1.5万只。专家们进入养殖场,仔细查看和询问饲养、用料、防疫等情况。专家们发现,该养殖场鹌鹑养殖密度过大,导致个体和产蛋大小不一,棚舍没有天棚,尘土难以清除,室内空气污浊,不利于鹌鹑生长、产蛋。针对以上问题,专家们提出了改善意见,还就如何发挥自动化养殖设备的作用等提出建议,并向李中德详细讲解了科学养殖的规范和应当注意的细节,令他茅塞顿开,更加增强了养殖致富和把合作社做强的信心。
岭泉镇位于临沂市莒南县西部,农业和畜牧业较发达,生猪存栏10万余头,肉鸡存栏6.5万只,肉鸭出栏300万只。在镇会议室里,专家们和政府负责人、养殖大户一起座谈。沟头村党支部书记、养殖大户王从会说,他养的猪经常出现咳喘、拉稀等问题,一直解决不好。养猪与猪病防治专家苏成文说,这属于季节性地方性支原体引起的气喘病。他详细介绍了该病的发病特点,并从引种、防疫等方面提出了防治方案。专家们鼓励养猪大户发挥带头作用,进一步做大地方养猪产业,并建议地方畜牧行政管理部门加大扶持力度,建好沼气池,发展种植、养殖一体化的循环农业。为了让更多养殖户都得到技术,服务队还把科普宣传直接搬到乡村大集。他们在集市中心设置了宣传咨询台,向拥上来的养殖户赠送养殖手册,并解答养殖户遇到的技术难题。
服务队专家们的真情实意,赢得了农民们的敬意和尊重。王从会说:“这么冷的天,专家们顾不上进屋烤烤火,就动手给猪测体温、出方子,我们非常感动!”东明县焦园乡的农民说:“山东牧院的老师,那真是技术棒,人又热心,能交到这样的朋友太好了!以后有不懂的事,就靠他们了!”“寒冬腊月,天寒地冻的,山东牧院的老师们来传授技术,让俺心里暖和啊!”
欠发达县区的畜牧业起步晚,发展缓慢,农民缺乏技术,除了外出打工,没有什么挣钱的门路,但农民致富的愿望非常强烈。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科技扶贫,专门部署选派科技特派员。山东畜牧职院组织专家教授以实际行动落实科技扶贫计划,践行服务地方经济的办学宗旨。山东畜牧职院党委书记曲国庆说,学院的一系列科技服务活动将持续广泛地开展下去,使学院的办学融入畜牧业、服务畜牧业,将畜牧兽医技术、人才和产品直接送往农村,为农民增收致富和地方经济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长期以来,山东畜牧职院坚持扎根畜牧、融入畜牧、服务畜牧的办学宗旨,开门办学,服务引领地方经济,与省内外600多家畜牧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形成了常驻企业、担任顾问、联合攻关、科技培训、巡回指导等多种服务形式,建立了庞大的科技服务网络。最近,为配合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该院又启动了“百县千企万户”服务工程,将畜牧兽医科技送到百县千企万户,更好地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曲国庆说:“这种根植‘三农’、融入行业开门办学的模式,既促进畜牧业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又增强了教师的社会责任感,提高了教师的服务能力,也为职业教育自身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记者 张兴华 通讯员 李志奎 王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