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以就业为导向 推动民办职业学校可持续发展
陕西科技卫生学校
我校是一所民办普通中等专业学校。1993年创办以来,我校一直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服务于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办学思路,充分发挥民办教育机制灵活的优势,不断创新,不断积累,使学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得到发展,累计为国家培养了12000多名合格的医疗卫生人才,为社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目前,学校有在校学生6000余人,积累了价值7000余万元的办学资源。2002年,被陕西省教育厅评估认定为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04年,又被教育部命名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04年,我校还被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改办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是目前陕西省唯一的一所民办国家级重点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适应市场需要,适时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结构
职业教育相对于其他类别的教育而言,和市场经济联系最为紧密和直接。其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是积极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这种适应的具体体现首先是要根据人才市场的需要,适时调整学校的专业设置和教学计划。从创办之初,我校就定位于培养中等层次的医疗卫生人才,十多年来一直坚持这一定位不动摇。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对这一层次人才的需求结构在不断发生着变化。
为适应这些变化,学校专门设立了市场调查、收集人才需求信息的机构,深入全国各地卫生部门和军地医院进行“人才需求”调查和毕业生跟踪回访,获取可靠信息,为学校教改提供第一手资料。1999年,我校根据广泛的社会调研和毕业生跟踪回访信息,及时取消了“社区医学”和“麻醉”两个就业形势较差、需求量较小的专业,压缩了“助产”专业的招生规模。同时,根据市场需求增加了“口腔工艺”、“口腔医学”和“医疗器械维修”等专业。2001年,我们针对我国加入WTO对涉外型人才的客观需要,增设了“涉外护理”专业,强化外语教学,为学生走出国门和进入外企医疗机构工作奠定了基础。
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们逐步形成了“办学形式适应市场、专业设置瞄准市场、培养目标满足市场、毕业生出路服务市场”的办学思路。目前,学校已形成了以护理、口腔专业为龙头,以药剂、检验、影像、助产、中医美容、医械维修等专业为辅助的专业体系。
二、紧扣社会需求,积极改进教学计划
多年来,我们在广泛社会调研的基础上,根据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适时调整了教学计划。在新生入学后,实行统一的文化基础教育,一方面,我们把“基础护理”课,作为新生入学的第一门基础操作课,纳入各专业的必修课范畴,即培养了学生的专业热情,又拓展了技能。另一方面,根据信息时代发展的需要,特别强化英语和计算机教育,使学生受到系统的语言、思维、记忆等多方面的综合训练,为专业学习和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开设了第二兴趣实用选修课,为学生中长期弹性就业奠定基础。
我校在重视专业理论教学的同时,加大了实践、实训课程的比例。把每年寒暑假组织全体学生进医院上岗见习和毕业系统实习,作为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抓,使学生对专业理论的理解和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相得益彰。这种实践活动,激发了学生专业的自豪感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方式基本上是“黑板加粉笔”的授课方式,这种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已远远落后于形势,特别是在职业教育中,其局限性更加突出。要培养出现代人才,必须要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建立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多年来,我校一直把学费节余用于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上,目前已建成了64个功能齐全、设施先进、规模达标的学科实验室,创建了独树一帜的医学实验中心,保证各专业实验课开出率达100%,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大搞专业技能演练竞技活动,使学生不出校门就能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枯燥的知识形象化,解决了理论与实践脱节和传统教学中高分低能的弊病,深受社会欢迎。
社会需要的是综合素质高的人才,仅仅靠专业能力,难以适应职业岗位的需要。过硬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职业技能人才应具备的首要因素。多年来,我校在重视专业教育的同时,注重思想品德教育和综合素质教育,倡导“德育为首,全面发展加特长”的一专多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校长牵头,校党支部、团委、学生会组织,各班主任参与的齐抓共管的思想品德教育体系。由于目的明确,措施到位,我校德育工作成效喜人,校团委被西安市团委评为“五·四”红旗团委。针对职校学生综合素质相对较差的生源现实,学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充分利用多种校园设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把学生旺盛的精力转移到积极向上的群体竞技中来,激发专业兴趣、培养团队精神,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陶冶了情操,提高了成功就业所需的综合能力。
三、以安置促招生,以招生促发展
我校始终把毕业生的就业安置工作,当作事关学校兴衰的头等大事来抓。确立了“双向选择、反复安置、定期回访”的毕业生安置原则。我校历届毕业生有效安置率高达98%以上。
首先,学校成立了机制灵活,相对独立的就业安置办公室,并在经费上给予大幅度的倾斜和保障,配备了专车,安排了专人,签订了就业安置责任书。其次,把广大学生的就业意向和毕业系统实习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与全国各大中城市的军、地医院构建协作关系网,并通过10个月的系统实习,使学生与用人单位进行零距离的接触与了解,从根本上扼制了盲目安置、反复率较高的弊病与不足。第三,学校在上海、天津、余杭、成都、兰州、广州等地设立“就业实训办事机构”,既对实习学生进行日常化管理,又对已就业学生进行跟踪回访,以诚信赢得用人单位的支持和信任。据统计,我校毕业生通过系统实习、一次性留用者占毕业生总数的60%以上。第四,坚持在毕业实习前夕和毕业前夕召开两次规模较大的“用人单位洽谈会”。一方面,根据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动态,有针对性地对广大实习生进行分流,减少了用人单位用工的盲目性,增强了学生实习、就业的自信心。另一方面,为全体毕业生提供较为宽松的择业平台。通过扎实的工作,我校的万余名毕业生在北京、上海、天津、广州、重庆等全国各大中城市的军地医院成功就业,并取得了良好的业绩,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口碑。我校在上海某部队医院就业的学生达47名,占全院一线职工的28%,我校毕业生刘亚荣同学担任护理部主任,并多次受到部队嘉奖。中央警备局某部队医院,1998年以来,从我校招聘的毕业生达30余名,其中郝瑞、徐敏等8名同学在“抗非”一线表现突出,被北京医院奖励基金会授予“健康天使”、“英雄护士”光荣称号。在我校毕业中,也不乏成功创业者,2001届口腔专业毕业生夏洋同学凭借过硬的专业特长和敏锐的市场意识,在西安市开办“长安齿科”。由于他医术高、服务好、收费低,仅三年时间在西安市发展“长安齿科”连锁机构达5家之多,像这样的事例还有 很多。
我校目前在校学生有70%来自于农村地区,通过三年的学习,学生有了理想的工作和稳定的收入,改变了整个家庭的经济状况。受益的家庭,口耳相传,充当了学校的义务宣传员。合阳县合家庄中学的雷芳德老师,一家四口和两个亲戚先后在陕西科技卫校学习并顺利就业,近年来,雷老师累计为学校推荐学生百余名。
今年3月份,我校05届在成都军区总医院实习的护理、口腔专业学生,有16名已被医院提前录用;北京京通医院、华京医院一次性从我校05届毕业生中提前录用护理、检验、药剂、口腔、医械维修等专业学生56名。截止3月底,我校05届毕业生已有近40%的学生提前走上了工作岗位。
多年来,我校坚持“以安置促招生,以招生促发展”,在提高教学质量上下功夫,在毕业生安置工作上做文章,促进了学校的发展。我们感到,广大毕业生过硬的岗位能力和出色的工作表现,是民办职业学校最具说服力的活广告和代言人。也是职业学校吸引生源,增强凝聚力,获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民办职业教育产生于改革开放,成长于市场经济,市场是民办职业教育发展的动力,市场是民办教育发展的大舞台。我们只有适应市场,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一旦背离了市场需要,民办教育的发展也会被市场所抛弃。因此,适应市场是民办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
展望未来,我们对民办职业教育发展充满信心。为了适应发展的需要,我校已新征土地500亩,进行新校区建设,从根本上改善办学条件,把我校建成一所高标准的现代化医药卫生类中等职业学校,为民办职教添彩,为学生和社会造福。
我校是一所民办普通中等专业学校。1993年创办以来,我校一直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服务于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办学思路,充分发挥民办教育机制灵活的优势,不断创新,不断积累,使学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得到发展,累计为国家培养了12000多名合格的医疗卫生人才,为社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目前,学校有在校学生6000余人,积累了价值7000余万元的办学资源。2002年,被陕西省教育厅评估认定为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04年,又被教育部命名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04年,我校还被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改办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是目前陕西省唯一的一所民办国家级重点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适应市场需要,适时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结构
职业教育相对于其他类别的教育而言,和市场经济联系最为紧密和直接。其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是积极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这种适应的具体体现首先是要根据人才市场的需要,适时调整学校的专业设置和教学计划。从创办之初,我校就定位于培养中等层次的医疗卫生人才,十多年来一直坚持这一定位不动摇。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对这一层次人才的需求结构在不断发生着变化。
为适应这些变化,学校专门设立了市场调查、收集人才需求信息的机构,深入全国各地卫生部门和军地医院进行“人才需求”调查和毕业生跟踪回访,获取可靠信息,为学校教改提供第一手资料。1999年,我校根据广泛的社会调研和毕业生跟踪回访信息,及时取消了“社区医学”和“麻醉”两个就业形势较差、需求量较小的专业,压缩了“助产”专业的招生规模。同时,根据市场需求增加了“口腔工艺”、“口腔医学”和“医疗器械维修”等专业。2001年,我们针对我国加入WTO对涉外型人才的客观需要,增设了“涉外护理”专业,强化外语教学,为学生走出国门和进入外企医疗机构工作奠定了基础。
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们逐步形成了“办学形式适应市场、专业设置瞄准市场、培养目标满足市场、毕业生出路服务市场”的办学思路。目前,学校已形成了以护理、口腔专业为龙头,以药剂、检验、影像、助产、中医美容、医械维修等专业为辅助的专业体系。
二、紧扣社会需求,积极改进教学计划
多年来,我们在广泛社会调研的基础上,根据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适时调整了教学计划。在新生入学后,实行统一的文化基础教育,一方面,我们把“基础护理”课,作为新生入学的第一门基础操作课,纳入各专业的必修课范畴,即培养了学生的专业热情,又拓展了技能。另一方面,根据信息时代发展的需要,特别强化英语和计算机教育,使学生受到系统的语言、思维、记忆等多方面的综合训练,为专业学习和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开设了第二兴趣实用选修课,为学生中长期弹性就业奠定基础。
我校在重视专业理论教学的同时,加大了实践、实训课程的比例。把每年寒暑假组织全体学生进医院上岗见习和毕业系统实习,作为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抓,使学生对专业理论的理解和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相得益彰。这种实践活动,激发了学生专业的自豪感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方式基本上是“黑板加粉笔”的授课方式,这种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已远远落后于形势,特别是在职业教育中,其局限性更加突出。要培养出现代人才,必须要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建立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多年来,我校一直把学费节余用于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上,目前已建成了64个功能齐全、设施先进、规模达标的学科实验室,创建了独树一帜的医学实验中心,保证各专业实验课开出率达100%,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大搞专业技能演练竞技活动,使学生不出校门就能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枯燥的知识形象化,解决了理论与实践脱节和传统教学中高分低能的弊病,深受社会欢迎。
社会需要的是综合素质高的人才,仅仅靠专业能力,难以适应职业岗位的需要。过硬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职业技能人才应具备的首要因素。多年来,我校在重视专业教育的同时,注重思想品德教育和综合素质教育,倡导“德育为首,全面发展加特长”的一专多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校长牵头,校党支部、团委、学生会组织,各班主任参与的齐抓共管的思想品德教育体系。由于目的明确,措施到位,我校德育工作成效喜人,校团委被西安市团委评为“五·四”红旗团委。针对职校学生综合素质相对较差的生源现实,学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充分利用多种校园设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把学生旺盛的精力转移到积极向上的群体竞技中来,激发专业兴趣、培养团队精神,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陶冶了情操,提高了成功就业所需的综合能力。
三、以安置促招生,以招生促发展
我校始终把毕业生的就业安置工作,当作事关学校兴衰的头等大事来抓。确立了“双向选择、反复安置、定期回访”的毕业生安置原则。我校历届毕业生有效安置率高达98%以上。
首先,学校成立了机制灵活,相对独立的就业安置办公室,并在经费上给予大幅度的倾斜和保障,配备了专车,安排了专人,签订了就业安置责任书。其次,把广大学生的就业意向和毕业系统实习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与全国各大中城市的军、地医院构建协作关系网,并通过10个月的系统实习,使学生与用人单位进行零距离的接触与了解,从根本上扼制了盲目安置、反复率较高的弊病与不足。第三,学校在上海、天津、余杭、成都、兰州、广州等地设立“就业实训办事机构”,既对实习学生进行日常化管理,又对已就业学生进行跟踪回访,以诚信赢得用人单位的支持和信任。据统计,我校毕业生通过系统实习、一次性留用者占毕业生总数的60%以上。第四,坚持在毕业实习前夕和毕业前夕召开两次规模较大的“用人单位洽谈会”。一方面,根据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动态,有针对性地对广大实习生进行分流,减少了用人单位用工的盲目性,增强了学生实习、就业的自信心。另一方面,为全体毕业生提供较为宽松的择业平台。通过扎实的工作,我校的万余名毕业生在北京、上海、天津、广州、重庆等全国各大中城市的军地医院成功就业,并取得了良好的业绩,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口碑。我校在上海某部队医院就业的学生达47名,占全院一线职工的28%,我校毕业生刘亚荣同学担任护理部主任,并多次受到部队嘉奖。中央警备局某部队医院,1998年以来,从我校招聘的毕业生达30余名,其中郝瑞、徐敏等8名同学在“抗非”一线表现突出,被北京医院奖励基金会授予“健康天使”、“英雄护士”光荣称号。在我校毕业中,也不乏成功创业者,2001届口腔专业毕业生夏洋同学凭借过硬的专业特长和敏锐的市场意识,在西安市开办“长安齿科”。由于他医术高、服务好、收费低,仅三年时间在西安市发展“长安齿科”连锁机构达5家之多,像这样的事例还有 很多。
我校目前在校学生有70%来自于农村地区,通过三年的学习,学生有了理想的工作和稳定的收入,改变了整个家庭的经济状况。受益的家庭,口耳相传,充当了学校的义务宣传员。合阳县合家庄中学的雷芳德老师,一家四口和两个亲戚先后在陕西科技卫校学习并顺利就业,近年来,雷老师累计为学校推荐学生百余名。
今年3月份,我校05届在成都军区总医院实习的护理、口腔专业学生,有16名已被医院提前录用;北京京通医院、华京医院一次性从我校05届毕业生中提前录用护理、检验、药剂、口腔、医械维修等专业学生56名。截止3月底,我校05届毕业生已有近40%的学生提前走上了工作岗位。
多年来,我校坚持“以安置促招生,以招生促发展”,在提高教学质量上下功夫,在毕业生安置工作上做文章,促进了学校的发展。我们感到,广大毕业生过硬的岗位能力和出色的工作表现,是民办职业学校最具说服力的活广告和代言人。也是职业学校吸引生源,增强凝聚力,获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民办职业教育产生于改革开放,成长于市场经济,市场是民办职业教育发展的动力,市场是民办教育发展的大舞台。我们只有适应市场,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一旦背离了市场需要,民办教育的发展也会被市场所抛弃。因此,适应市场是民办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
展望未来,我们对民办职业教育发展充满信心。为了适应发展的需要,我校已新征土地500亩,进行新校区建设,从根本上改善办学条件,把我校建成一所高标准的现代化医药卫生类中等职业学校,为民办职教添彩,为学生和社会造福。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主题:职业教育 陕西
- 2010-11-10 11:10中职生就业率有望达97% 涨工资升职却成难题
- 2010-11-10 11:10香港高校专家在汉讲职业教育
- 2010-11-08 11:58民办职教期待国家具体政策支持
- 2010-11-08 11:50三峡重庆库区3年输送20万职教人才 就业率超95%
- 2010-11-05 17:32全国中职学校教师说课比赛在南昌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