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
当前,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毕业生就业难,已经成为制约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瓶颈"。这个问题的产生有外部和内部两方面的原因。从外部来说,主要是市场竞争机制还不完善,导致劳动力市场不规范,相当一部分单位或片面追求高学历,或使用没有受过职业培训的人员,挤占了可以而且应该使用中职毕业生的就业岗位。这个问题随着我国市场竞争机制的逐步完善和劳动就业准入制度的实施,必将迎刃而解。从职业教育内部来说,主要是职业教育自身还存在着不能很好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的地方,毕业生的质量、规格、思想观念等不能完全适应市场和社会的要求。这就需要职业教育自身加强调整和改革,其中加强就业指导既是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也是市场经济发展对全面提高职业学校毕业生素质的客观要求;既是职业教育主动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劳动就业制度改革的需要,也是职业教育实现自我完善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据预测,未来十年,尽管经济发展会扩大就业机会,但就业形势仍不乐观。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解决好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始终是我们面对的一个突出问题。因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职业学校,要充分认识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切实把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一、要转变思想观念
这是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前提和先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是要转变就业观念。自从大中专学生不"包分配"后,实际上就是把毕业生就业引向市场机制。因而,职业学校不能只关门抓教学,而要走出校门,走向市场。既要抓招生,也要抓就业安置,积极主动抓"促销",在推销"产品"上下功夫。在就业观念上摈弃旧的、传统的只能当国家干部的择业观念,树立到公有制单位是就业,到非公有制单位也是就业;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同样是就业;在当地工作是就业,到外地打工也是就业的新观念。二是要转变教育质量评价观念。过去,我们衡量一所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主要看是否完成了教学计划和学生考试成绩的优劣。现在,我们衡量办学水平的标准固然很多,但最重要的是一条,就是看它的毕业生是否受社会的欢迎。从这个意义上讲,毕业生就业乃是检验一所学校"产品"是否适销、是否过硬的晴雨表和试金石。因此,我们应该把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作为评价学校的重要指标,树立新的、全面的教育质量观念。
二、要加强就业指导和宣传工作,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客观地说,就业指导教育在我省中等职业教育中还是一个薄弱环节。今后,必须切实加强和改进。一是要上好职业指导课。要把就业指导工作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统筹安排,要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职业、准备职业、学会选择职业、适应职业,增强学生的市场就业意识、依法就业意识、竞争就业意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为未来职业生涯奠定基础。同时还要通过开设讲座、报告会及利用各种媒体对学生开展就业指导和就业咨询,使之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情况作为评估学校的一项重要内容。二是要加强就业政策宣传,提供就业指导帮助,使学生充分了解就业形势、就业政策法规和自身条件,帮助学生了解当地和异地的就业信息,提供择业咨询,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三是要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要按照学生的职业目标,培养相应的良好的职业道德,使学生不断完善自己,适应社会,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正确的职业观、择业观和创业观。四是要增强就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首先是吃透学生的基本情况,使就业指导工作的内容更贴近学生实际,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其次是指导学生熟悉求职过程及技巧,提高求职能力,从而谋求到适合自己的理想职业。
三、要拓宽就业渠道,努力提高就业率
首先,职业学校要立足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我省制定了建设西部经济强省的目标,全省信息化、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步伐正在加快,农副产品的科技含量逐步提高,需要大批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这为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就业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我们一定要瞄准这个巨大的人才市场来培养人才,使学生"适销对路"。其次,还要面向全国,积极开辟到外省市,特别是到经济发达地区就业渠道。我省是一个劳动力比较富余的省份,在可预见的将来,劳动力对外输出是一个必然要解决的问题。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抓住东部加快发展和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主动出击,开拓外省市甚至外国就业市场。争取与省外的大中型企业签订人才委培协议,按企业的实际需要,培"产销"对路的人才。这样做也将促进学校的教学改革,拓宽办学路子。此外,还要通过开展创业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创业意识,培养创业精神,学习创业知识;帮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提高创业能力;帮助学生了解创业信息,选择创业方向,为毕业生自主创业提供咨询和服务。
四、要深化学校内部改革,努力提高毕业生适应市场的竞争能力
毕业生能不能适应市场需要,能不能受到用人单位欢迎,关键在于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办学质量。要从根本上解决毕业生的出路问题,就必须深化学校内部改革,练好内功,提"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一是要面向市场调整专业设置。这实质是解决"产销对路"的问题。学校专业设置的前提条件是市场需求。市场需要什么人才,学校就创造条件开办什么样的专业。市场某方面人才趋于饱和,学校就要停办这方面的专业。只有让专业设置"跟着市场走",才能使"产"与"销","育人"与"用人"一致起来,才能拓宽就业渠道。二是要根据市场用人需求,改革课程结构和教材内容。要按照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建立和完善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能力为目标的课程体系。特别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真正体现应用型、实用型人才的特点。要大力推行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并重的制度,重视和帮助学生获取相关的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更好地适应就业岗位的需要。三是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目前我省普通中专教师学历合格率为65%,职业高中仅为33%,总体上偏低。因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和管理,特别要加大"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努力使其比例达到50%。要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有计划的开展教师培训,努力建设一支专兼职结合,适应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市场需要的合格人才。
五、加强领导,为毕业生就业做好服务
首先要建立健全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机构。毕业生就业工作不仅是职教工作最重要的议题之一,而且是全国、全社会最关心的工作之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职业学校都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把这项工作纳入议事日程,认真解决好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要有专门机构和专人负责这项工作,确保人员、经费、设备"三到位"。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机构应是集管理、服务、教育、指导为一体的组织,要发挥三个作用,即:对社会的窗口作用,连接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纽带与桥梁作用和社会对人才评价的反馈作用,以促进学校专业设置、师资配置、教学改革等方面的工作。二是要形成全员参与的就业指导机制。就业指导工作不仅仅是学校的就业指导机构的任务,它是学校全体教职工的共同责任。因此,各学校要建立由校长负责,以班主任、德育课教师、招生就业和学生管理人员为主体,校外企业兼职人员和学校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为此,各学校校长、教师和其他管理人员都要接受就业指导业务培训,增强搞好就业指导工作的责任感、自觉性,提高指导就业的能力。三是要建立评估督导机制。教育行政部门要逐步建立、完善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评估指标体系,并列入年报统计。同时,还要加强督导检查。在目前阶段,重点检查各学校就业指导工作开展情况,毕业生就业率情况等,促进就业指导工作健康顺利开展。四是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辟网上就业渠道。各学校要充分认识网上就业的重要意义,已经上网的学校要努力建设好网页,充分利用网站信息,使更多的毕业生实现网上就业;目前还没有上网的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尽快上网。为了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我省已成立了职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并建立了网站,其主要功能就是负责就业信息的收集与发布、职业学校的宣传和毕业生推荐、就业信息反馈等。其目的在于通过加强网站建设,探索网络条件下就业新方式,更好地为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这个网站是职教部门自己建立的网站,各地、各学校都要关心、支持网站建设,共同努力把它建成一个知名度高、信息量大、利用率高、信誉好的网站,为我省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开辟一个新的渠道。
据预测,未来十年,尽管经济发展会扩大就业机会,但就业形势仍不乐观。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解决好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始终是我们面对的一个突出问题。因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职业学校,要充分认识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切实把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一、要转变思想观念
这是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前提和先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是要转变就业观念。自从大中专学生不"包分配"后,实际上就是把毕业生就业引向市场机制。因而,职业学校不能只关门抓教学,而要走出校门,走向市场。既要抓招生,也要抓就业安置,积极主动抓"促销",在推销"产品"上下功夫。在就业观念上摈弃旧的、传统的只能当国家干部的择业观念,树立到公有制单位是就业,到非公有制单位也是就业;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同样是就业;在当地工作是就业,到外地打工也是就业的新观念。二是要转变教育质量评价观念。过去,我们衡量一所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主要看是否完成了教学计划和学生考试成绩的优劣。现在,我们衡量办学水平的标准固然很多,但最重要的是一条,就是看它的毕业生是否受社会的欢迎。从这个意义上讲,毕业生就业乃是检验一所学校"产品"是否适销、是否过硬的晴雨表和试金石。因此,我们应该把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作为评价学校的重要指标,树立新的、全面的教育质量观念。
二、要加强就业指导和宣传工作,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客观地说,就业指导教育在我省中等职业教育中还是一个薄弱环节。今后,必须切实加强和改进。一是要上好职业指导课。要把就业指导工作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统筹安排,要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职业、准备职业、学会选择职业、适应职业,增强学生的市场就业意识、依法就业意识、竞争就业意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为未来职业生涯奠定基础。同时还要通过开设讲座、报告会及利用各种媒体对学生开展就业指导和就业咨询,使之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情况作为评估学校的一项重要内容。二是要加强就业政策宣传,提供就业指导帮助,使学生充分了解就业形势、就业政策法规和自身条件,帮助学生了解当地和异地的就业信息,提供择业咨询,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三是要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要按照学生的职业目标,培养相应的良好的职业道德,使学生不断完善自己,适应社会,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正确的职业观、择业观和创业观。四是要增强就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首先是吃透学生的基本情况,使就业指导工作的内容更贴近学生实际,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其次是指导学生熟悉求职过程及技巧,提高求职能力,从而谋求到适合自己的理想职业。
三、要拓宽就业渠道,努力提高就业率
首先,职业学校要立足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我省制定了建设西部经济强省的目标,全省信息化、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步伐正在加快,农副产品的科技含量逐步提高,需要大批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这为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就业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我们一定要瞄准这个巨大的人才市场来培养人才,使学生"适销对路"。其次,还要面向全国,积极开辟到外省市,特别是到经济发达地区就业渠道。我省是一个劳动力比较富余的省份,在可预见的将来,劳动力对外输出是一个必然要解决的问题。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抓住东部加快发展和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主动出击,开拓外省市甚至外国就业市场。争取与省外的大中型企业签订人才委培协议,按企业的实际需要,培"产销"对路的人才。这样做也将促进学校的教学改革,拓宽办学路子。此外,还要通过开展创业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创业意识,培养创业精神,学习创业知识;帮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提高创业能力;帮助学生了解创业信息,选择创业方向,为毕业生自主创业提供咨询和服务。
四、要深化学校内部改革,努力提高毕业生适应市场的竞争能力
毕业生能不能适应市场需要,能不能受到用人单位欢迎,关键在于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办学质量。要从根本上解决毕业生的出路问题,就必须深化学校内部改革,练好内功,提"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一是要面向市场调整专业设置。这实质是解决"产销对路"的问题。学校专业设置的前提条件是市场需求。市场需要什么人才,学校就创造条件开办什么样的专业。市场某方面人才趋于饱和,学校就要停办这方面的专业。只有让专业设置"跟着市场走",才能使"产"与"销","育人"与"用人"一致起来,才能拓宽就业渠道。二是要根据市场用人需求,改革课程结构和教材内容。要按照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建立和完善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能力为目标的课程体系。特别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真正体现应用型、实用型人才的特点。要大力推行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并重的制度,重视和帮助学生获取相关的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更好地适应就业岗位的需要。三是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目前我省普通中专教师学历合格率为65%,职业高中仅为33%,总体上偏低。因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和管理,特别要加大"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努力使其比例达到50%。要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有计划的开展教师培训,努力建设一支专兼职结合,适应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市场需要的合格人才。
五、加强领导,为毕业生就业做好服务
首先要建立健全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机构。毕业生就业工作不仅是职教工作最重要的议题之一,而且是全国、全社会最关心的工作之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职业学校都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把这项工作纳入议事日程,认真解决好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要有专门机构和专人负责这项工作,确保人员、经费、设备"三到位"。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机构应是集管理、服务、教育、指导为一体的组织,要发挥三个作用,即:对社会的窗口作用,连接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纽带与桥梁作用和社会对人才评价的反馈作用,以促进学校专业设置、师资配置、教学改革等方面的工作。二是要形成全员参与的就业指导机制。就业指导工作不仅仅是学校的就业指导机构的任务,它是学校全体教职工的共同责任。因此,各学校要建立由校长负责,以班主任、德育课教师、招生就业和学生管理人员为主体,校外企业兼职人员和学校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为此,各学校校长、教师和其他管理人员都要接受就业指导业务培训,增强搞好就业指导工作的责任感、自觉性,提高指导就业的能力。三是要建立评估督导机制。教育行政部门要逐步建立、完善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评估指标体系,并列入年报统计。同时,还要加强督导检查。在目前阶段,重点检查各学校就业指导工作开展情况,毕业生就业率情况等,促进就业指导工作健康顺利开展。四是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辟网上就业渠道。各学校要充分认识网上就业的重要意义,已经上网的学校要努力建设好网页,充分利用网站信息,使更多的毕业生实现网上就业;目前还没有上网的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尽快上网。为了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我省已成立了职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并建立了网站,其主要功能就是负责就业信息的收集与发布、职业学校的宣传和毕业生推荐、就业信息反馈等。其目的在于通过加强网站建设,探索网络条件下就业新方式,更好地为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这个网站是职教部门自己建立的网站,各地、各学校都要关心、支持网站建设,共同努力把它建成一个知名度高、信息量大、利用率高、信誉好的网站,为我省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开辟一个新的渠道。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主题:职业教育
- 2010-11-10 11:10中职生就业率有望达97% 涨工资升职却成难题
- 2010-11-10 11:10香港高校专家在汉讲职业教育
- 2010-11-08 11:58民办职教期待国家具体政策支持
- 2010-11-08 11:50三峡重庆库区3年输送20万职教人才 就业率超95%
- 2010-11-05 17:32全国中职学校教师说课比赛在南昌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