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在日前召开的有色金属行业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副部长鲁昕透露,国务院国资委、教育部已联合批复中国铝业[5.07 -2.87% 股吧 研报]公司牵头组建的中铝职业教育集团,以立足现实国情,借鉴国际经验,实现职业教育国家办学制度的创新。
我国职业教育近年来遭遇生源危机,受教育者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低,在有的地方,高职院校遭遇零投档。在这种情况下,发挥支柱产业的作用,由国企组建职教集团,无疑是要进一步调动行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让职业教育走出困境。
但问题是,如果仅挂牌建立“职业教育集团”,而并没有解决职业教育学校的管理机制问题,是很难突破目前职教困境、提高职教质量的。要让职业教育突破当前困境,在笔者看来,成立职业教育集团并非主攻方向,职业教育很难通过集团化做大做强。
总体来说,职业教育当前主要面临三方面问题:
一是地位 “低人一等”。在教育管理制度中,职业教育低普通教育一个层次;在高校具体招生过程中,职业院校放在一本、二本、三本之后,被认为是差生才选择的学校;在就业过程中,职业教育学历也受到不平等对待。很显然,这直接造成受教育者对职业教育的认同度不高。
二是缺乏办学自主权。我国职业教育学校与普通教育学校一样,缺乏办学自主权,这导致“以就业为导向”的学校难以灵活地根据社会需求调整课程、教学内容。不少学生也抱怨上职业学校没有学到有用的技能。
三是办学者十分功利。一方面由于办学资金匮乏,办学成本被压缩,导致学生接受的职教质量缩水。另一方面,一些学校还把学生当成“摇钱树”。以当前的校企合作为例,企业参与举办职业教育,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为职业学校学生提供“顶岗实习”的机会,二是订单式培养,企业参与举办职业院校,该院校毕业的学生今后优先到该企业工作,该企业也参与相关课程设计,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机会。
这两种方式,都存在一定问题,前者经常被质疑为把学生当廉价劳动力;后者则被认为是将职业学校招生作为企业“招工”,把学校的教育混同于企业的职业培训,十分不利于拓宽学生就业面。
以上这几方面问题,是无法通过国企办职教集团解决的。
国企办职教集团,首先给人的感觉是又回到过去“企业办社会”的情形,不符合现代企业的发展方向。而且,挂上“集团”旗号后,国企也未必增加对学校的投入。如果其投入职业教育,则要求获得现实回报,进而职业教育可能又走上产业化道路,加剧其功利化倾向。作为非学历的职业教育培训,可以按营利性教育经营,而作为学历教育的职业教育,则必须坚持非营利性。
其次,国企成立职教集团的用意之一是整合职教资源,但成立集团后,职业教育学校间的资源能否整合不得而知。众所周知,以前大学的合并,就存在貌合神离的问题。如果不能理顺管理制度,规模变大的职业教育集团,极有可能产生更大内耗。
再次,国企成立职教集团并不能顺利解决职业教育与行业需求脱钩的问题。目前,即便行业参与举办的院校,其课程设置、职业技术人才培养模式也同样和企业现实需求脱轨。企业办学校,就能解决人才培养和需求接轨的问题,完全是一厢情愿,还是传统的计划性极强的管办评一体化的老思路。
要让职业教育摆脱困境,必须直面根本问题。
比如,解决职业教育低人一等的问题,必须取消一系列歧视职业教育的教育制度和就业制度;要解决职业学校缺乏办学自主权问题,必须改革职业学校的管理制度,赋予学校充分的办学自主权,以便学校能根据社会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办学特色;要解决学校办学功利化、学生权益受到侵犯的问题,应推行理事会治理和学生自治,建立合理的“校企合作”机制。在学校的治理中,必须成立学校理事会,理事会的来源要广泛、具有代表性,企业作为学校理事会的一员,参与学校重大战略决策,这就可让学校的办学决策科学、民主(包括避免举办者用财权、人事权干涉学校的办学),同时把企业需求及时反映在学校办学战略中。
相关主题:职业教育
- 2012-10-15 11:23职教发展遭遇“瓶颈” 生源少就业宽
- 2012-10-15 11:20全国农村学生将免费享受中职教育
- 2012-10-15 11:17教育解说:不能让职业教育“靠边站”
- 2012-10-15 11:02第三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颁奖 张榕明出席并讲话
- 2012-10-15 11:00第三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在重庆颁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