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农职院:刻苦训练通力合作 完美表现赢得头彩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日期:2012-06-27 浏览
    6月25日,水环境监测治理技术比赛在天津市渤海职业技术学院拉开帷幕。

    污水处理设施安装调试比赛,要求参赛团队的一名选手在3个小时内完成污水处理模拟设施的安装和调试工作。赛场上,来自江苏省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环境与资源系的大二学生郑国,正在有条不紊地测量设备衔接管线的长度,设计着管线路径。确定所有管线设计准确无误后,郑国将连接管按所需的长度截断,再按照题目设定的水质要求,用螺母和生料带连接原水箱、格栅池、调节池、平沙池、厌氧池等箱体。尽管稍有紧张,但郑国一步步操作得游刃有余。

    然而,这仅仅是这项比赛的初始环节。接下来,要实现这套污水处理模拟装置的全自动化运作,还需要郑国进行各种电泵、感应器和出入水阀门等电气控制线路的连接,并设定电源控制仪器的参数。最终,一个全自动的污水处理“微循环”就在他3个小时的安装调试后,以最完美的状态展现在评委面前。

    “这项赛事不仅要求学生具有水资源监测和治理的理论知识,还要求学生掌握水资源监测化学知识、物理知识、电器和自动化应用技巧,而最重要的是掌握实际操作能力。”郑国的指导教师乔启成告诉记者。

    用3个小时的装配时间完成如此繁琐的设计操作,对于郑国来说,不仅是自己一个月艰苦训练取得的质的飞跃,更是整个团队通力合作的成果。

    接到参赛通知后,南通农业职院环境与资源系的郑国、龚玉瑶和郑丽组成团队,凭借他们极强的学习能力和严谨的实验态度,开始筹备比赛。“我每天从早到晚,就在那个小房间里埋头苦练。在实际操作中,结合书本知识,不断总结经验,不断缩短装配时间。”回想起这一个月的准备训练,郑国说。

    起初,郑国完成一道模拟装配试题要花上5个多小时,龚玉瑶完成一套污水处理流程图的绘制需要一个上午的时间,郑丽的氨氮测定实验则考验着她的实验技巧和耐心。

    “开始整个流程操作得5个多小时,乔老师就一直看着我操作,规范操作细节。”郑国说,指导教师乔启成为了让他们吃透一个原理、熟练一项技能,常常陪他们一起找出原因、攻克难题。

    5小时、4小时、3小时……不管是安装调试,还是图纸绘制,他们完成的时间逐渐缩短,准确率也在逐步提高。“每天根据任务书中不同的水流量、水力停留时间等参数,计算污水处理流程的数据,并将数据表现在图纸上。”龚玉瑶解释说,“在实际工作中,这就相当于设计工程师的工作。我们的图纸,就是一个个污水处理厂建设施工的依据。”

    汗水没有白流,经过严格评定,郑国、龚玉瑶和郑丽获得了团体一等奖。看到学生的优秀表现,乔启成的欣慰和喜悦都洋溢在笑容里。他告诉记者:“通过这一个月的训练,他们掌握了所有水资源监测与治理中各个环节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以后胜任相关工作是没有问题的。而且,训练和比赛增强了学生对环境专业的兴趣和责任感。”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主题:职业教育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