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职教不能靠硬性摊派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日期:2009-10-29 浏览
  前不久,《京华时报》报道了这样一件事:今年2月,福建省惠安县数百名初中生学还没上完,就被强行“保送”上了职专。此举引起部分保送学生和家长的不满。当地教育部门称,“实行春季招生,保送初中生读职校,是为了发展职业教育。”

  招生难一直是困扰职业学校发展的瓶颈。为了“保护”职业学校,发展职业教育,有的地方不惜打义务教育的主意,动员学习差的学生上职业学校,搞变相的“初中分流”。这种做法不仅暴露出职业教育的不规范,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也强化了人们长期以来视职业教育为“次等教育”、“淘汰教育”的错误认识,增加了人们对上职业学校的抵触情绪。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不能靠硬性摊派,必须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一方面,地方政府和职业学校应合理规划职业教育投入,规范职业教育的各种行为,不断提高办学和管理水平,以质量立校、特色兴校,靠品牌吸引生源。另一方面,将职业教育宣传作为一个项目来抓,借助各种媒体扩大宣传力度,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同度。如经常有计划地组织优秀职校毕业生作巡回讲演、举办职业学校办学成果展、招生报名咨询月、职教为民服务周、技能比武大赛等活动,从多种角度、多个层面、多种形式进行正面宣传和引导,让全社会了解职教、尊重技工。

  各职业学校还应树立开放办学的理念,采取灵活多样的招生方法,严禁限制、摊派、强迫入学的做法;应在“普教和职教没有高低之分,只是类型不同”的理念指导下,建立公平的自主选择机制,并采取同一批次和时间录取,避免让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产生被“淘汰”的感觉。

  同时,还应从中小学开始渗透职业教育内容,加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喜欢做什么、适合做什么、擅长做什么、能够做什么”,并作出较为理性的选择。

  又好又快地发展职业教育,让职普比例大体相当,是我们的美好愿景。各职业学校只有把握住发展机遇,因地制宜、积极进取、创新思路,把各项工作做实、做细、做到位,才能吸引更多优秀的初中毕业生和社会青年接受职业教育,使职业教育真正成为面向人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并成为一项惠民工程。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主题:职业教育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