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
来源:中山日报 日期:2009-10-26 浏览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目标的职业定向性和教学内容的实际针对性而获得社会的认同。高等职业教育大多以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为价值取向,它与区域经济发展互为条件、相互依赖并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且高等职业教育最终以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为落脚点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


    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性,主要是通过培养专门人才的职能来体现。表现为以下两方面的关系:

    现实关系。即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劳动能力最终要进入社会经济活动,并为区域经济发展作出贡献。这种贡献一方面表现为专门劳动力参与社会生产可以产生较高的劳动生产率,从而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表现为专门劳动力大多参与复杂劳动,而复杂劳动往往会比简单劳动创造更高的价值。高等职业教育由于承担专业性职业教育,其对社会的贡献将会更大。

    隐含关系。隐含关系指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劳动力在现实社会经济活动中,通过其焕发出的精神动力作用于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的实现。高职教育不仅对受教育者进行科学文化、知识技能的传授,同时也注重受教育者在精神、道德方面的教育以及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教育。因而就总体而言,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者,不仅具有更强的劳动技能,而且具有更高的劳动素质。当高技能和高素质同时作用于劳动对象时,其产生的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会更高。

    基于以上两个层面的关系,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存在较高的相关度。它们相互依赖、互为条件、相互影响和作用。


    ◎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高等职业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着积极的作用:

    扩大教育规模和范围,为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高级技能人才。纵观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史,一个很重要的经验就是应用开发型人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创办高等职业教育的国家。迄今,美国已经建立了包括社区学院和技术学院等在内的多层次、多种类高等职业教育体系。这些高职院校不仅为美国培养了大批技术性人才,而且也成为美国经济增长的加速器。

    提高劳动者素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明显趋势,已主要不在于区域之间经济发展规模及数量上的竞争,而在于发展水平和质量上的竞争,而决定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最关键的因素就是劳动者的素质和能力。通过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在人才的素质要求和能力结构方面能够实现与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对接,为经济发展培养具有各种能力和素质的高技能人才。

    培养市场短缺人才,加速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综观近年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态势,应用技术型人才短缺已制约了产业的升级与企业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由于人才培养的职业定向性、市场针对性以及价值功能的高效性,能较好地缓解这一矛盾。高等职业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一种面向市场、面向社会的教育,也就是其专业设置、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都以市场需要为目标,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高等职业教育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因而高等职业教育对于培养短缺人才,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将具有显著的作用。 

    推动促进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通过不断生产出新知识,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内在动力。现代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生产是经济的核心。利用知识开发出新的知识产品,提供新的知识服务,把知识产品转化为物化形态的商品,实现知识的增值,是经济活动追求的目标。 

    另外,区域经济发展对高等职业教育也施加着影响。

    第一,为高等职业教育提供更大的市场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一方面,经济发展推动着高等职业教育规模扩大。一般来讲,只有当区域经济发展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时,它才会发展壮大。区域经济发展与职业教育规模扩大之间存在明显的着线性正相关。

    另一方面,区域产业结构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及调整。不同区域的产业特点对劳动力的类型结构有不同的要求。另外,区域产业结构变动和发展趋势及其对劳动力类型的需求结构,对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有着直接的影响,产业结构改变推动着专业结构的调整。传统产业的衰落,人才需求的下降,会导致相关专业的萎缩;新兴产业的兴起,人才需求的旺盛 ,会促使新专业或方向的产生。

    第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和发展速度。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取决于区域经济为其提供多少社会剩余产品,提供多少受教育的对象和提供多少时间用于智力活动。区域经济的总量水平使不同区域对教育的投入存在明显的差异。

    第三,区域科技结构决定了区域内高职教育的层次结构。科技结构是指劳动生产中自动化的程度。区域科技结构的变动和发展及其对劳动力层次的需求,直接影响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层次。 

    ◎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高职教育要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首先,高职教育发展规模要与区域经济的发展速度相协调。高等职业教育必须转变发展方式,把发展的重点从规模和外延上转移到质量与内涵的提升上来,适度控制招生规模,创新人才培养和办学模式。

    其次,高职教育专业设置要与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相协调。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要根据区域经济建设对实用型人才的需求,按照职业岗位或技术领域的需要进行新建或调整。专业设置要适度超前,要根据科学技术与经济建设的发展与进步,充分注意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产生,对未来人才的需求进行科学预测,适时开设新专业。对已开设的专业,要及时更新和补充有关知识技能,对预计数年后可能遭淘汰的专业要及时停办。 

    第三,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与区域经济的用人标准相协调。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着重培养适应高新技术产业、区域特色产业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应主动参与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人才培养,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中心,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主题:职业教育  高职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