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学者呼吁:台当局应开放与大陆职教合作
来源:福建日报 日期:2009-10-26 浏览
  大陆高技能人才短缺,“技工荒”现象屡见不鲜;而在台湾,职业院校规模较大,曾经一度占岛内高校总数的七成。

    “职业教育在海峡两岸的发展阶段和面临的问题不尽相同,然而差异化的发展背景也为两岸职教提供了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空间。”近日,参加首届海峡两岸职业院校校长论坛的校长们为此呼吁,台湾当局应尽早承认大陆相关学历、准许两岸职教证照互通和允许大陆学生赴台就读,以进一步开放与大陆职业教育合作。

    两岸职教合作“1+1>2”

    台湾中州技术学院校长彭作奎博士认为,岛内职业教育也走过了一些弯路,职业院校在岛内高校中的比例从37%到最高的73%,再到目前的55%,这种为了适应经济发展调整的阵痛,对于目前被称为“世界制造工厂”的大陆应该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台湾教育界知名人士、木铎学社理事长陈汉强教授认为,近年来,大陆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富余劳动力再就业培训等问题,两岸职业教育和终身教育的交流合作空间增大,加强交流与合作,无疑将产生“1+1>2”的效果。

    省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林东研究员说,像海西这样的台商聚集区随着投资持续增长,台资企业和当地经济发展需要的各类人员也不断增加。因此加强两岸职业教育交流,包括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设置和师资等交流,将对于闽台产业对接和两岸互利双赢,产生实质性影响。

    建立闽台教育实验区

    台湾海山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校长张添洲在其论文中提出,借鉴“小三通”做法,在闽台之间成立教育实验区,由两岸学校共同办学、协同授课,并颁发两岸职业院校共同文凭。可先从职业教育的远程教学、专长进修和技能培训开始,最终成立闽台教育实验区。厦门华天涉外职业技术学院董事长肖川女士,也提出了类似的构想。福建可以建立高职教育研究中心,试行高职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双轨制,建立两岸师资和证照交流平台,课程结构上与台湾进行融合创新,促进两岸人力资源配置的优化和优势互补,创造两岸职业教育的互利双赢。

    尽快承认大陆学历

    2005年,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与省外另两所职业院校成为大陆最早一批与台湾职业院校展开学生交流的先行者。黄克安院长说,通过两批4人赴台湾建国科技大学学习,对于该校的教学模式和校园文化都产生了较大影响。然而大陆学生赴台就读最长不能超过4个月,以及无法承认学历学分等问题,限制了两岸职校学生之间的交流。据了解,福建省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总数408所,高职高专院校55所,高职院校占全省高校总数的66%。全省有210所中职学校的21.36万人在1705家企业进行多种形式的半工半读,38所高职院校与150家企业开展了订单式人才培养。与会校长表示,闽台职教互补性强,应当率先开展合作,为海峡两岸职业教育合作树立榜样。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主题:福建  职教合作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