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职业教育是中部崛起的重要着力点
中部崛起,必须走城乡统筹发展之路。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中部崛起的重要工作。“三农”工作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关键是素质问题。
城乡统筹的关键之一是教育统筹。
在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中,重要着力点在于扩大并提高农民受教育的权利。职业教育是提高最广大人群素质,培养和造就成千上万就业者、创业者的重要渠道。
第一,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一是认识上存在三个误区:在观念上视农村职业教育低于普通教育;在层次上视农村职教为普通高教的后备;在制度上把农村职教限于专科层次。二是教育结构不合理:基础教育配置不合理,职业培训向城市倾斜。三是农村职业教育投入严重不足:对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教育经费分配不合理,企业培训经费投入明显不足,农民对自身教育培训也缺乏投入。四是农村职业教育资源缺乏长远规划和实施计划,缺乏一个强有力的资源整合机制。五是基础设施和职业教育师资水平不适应发展需求,表现为职教和培训基地的设施、设备与职业技能需求不相适应,农村职教和培训的工种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农村职教和培训的质量与用人单位的要求不相适应。六是农村职业教育缺乏有力的扶持政策。
第二,加强农村职业教育的几点建议。一是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促进城乡统筹的高度认识农村职教的重要性。要把农村职业教育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列为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农村职业教育中的问题。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推进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做到工作落实、责任落实、计划落实。二是建立和完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要从实际出发,从地方经济一、二、三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出发,建立健全初、中、高级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三是按照国务院“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精神,调整教育投入结构和比重,鼓励多元化投入。加强职教师资的培训,加强以实践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四是严格执行就业准入制度,从源头控制劳动力素质。用人单位招收、录用职工,必须严格实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劳动、人事、工商部门要加强监管。五是完善职业教育法规,制订农村职教的实施细则。目前的职业教育法,对农村职业教育的针对性不强;应该制定针对农村职业教育的专门法律法规,为农村职业教育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
城乡统筹的关键之一是教育统筹。
在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中,重要着力点在于扩大并提高农民受教育的权利。职业教育是提高最广大人群素质,培养和造就成千上万就业者、创业者的重要渠道。
第一,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一是认识上存在三个误区:在观念上视农村职业教育低于普通教育;在层次上视农村职教为普通高教的后备;在制度上把农村职教限于专科层次。二是教育结构不合理:基础教育配置不合理,职业培训向城市倾斜。三是农村职业教育投入严重不足:对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教育经费分配不合理,企业培训经费投入明显不足,农民对自身教育培训也缺乏投入。四是农村职业教育资源缺乏长远规划和实施计划,缺乏一个强有力的资源整合机制。五是基础设施和职业教育师资水平不适应发展需求,表现为职教和培训基地的设施、设备与职业技能需求不相适应,农村职教和培训的工种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农村职教和培训的质量与用人单位的要求不相适应。六是农村职业教育缺乏有力的扶持政策。
第二,加强农村职业教育的几点建议。一是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促进城乡统筹的高度认识农村职教的重要性。要把农村职业教育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列为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农村职业教育中的问题。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推进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做到工作落实、责任落实、计划落实。二是建立和完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要从实际出发,从地方经济一、二、三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出发,建立健全初、中、高级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三是按照国务院“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精神,调整教育投入结构和比重,鼓励多元化投入。加强职教师资的培训,加强以实践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四是严格执行就业准入制度,从源头控制劳动力素质。用人单位招收、录用职工,必须严格实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劳动、人事、工商部门要加强监管。五是完善职业教育法规,制订农村职教的实施细则。目前的职业教育法,对农村职业教育的针对性不强;应该制定针对农村职业教育的专门法律法规,为农村职业教育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主题:职业教育 农村
- 2012-10-15 11:23职教发展遭遇“瓶颈” 生源少就业宽
- 2012-10-15 11:20全国农村学生将免费享受中职教育
- 2012-10-15 11:17教育解说:不能让职业教育“靠边站”
- 2012-10-15 11:02第三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颁奖 张榕明出席并讲话
- 2012-10-15 11:00第三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在重庆颁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