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表明: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能力日益显现
记者日前从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获悉,不久前,由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组织的一项涉及江苏、福建、陕西、青海等7个省区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专项调研显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正在日益显现。
报告显示,2001年到2008年,全国共累计培养中职、高职毕业生分别达到3500万人和1000万人。2008年,福建、陕西、新疆的中职毕业生就业率分别达到96%、95%、88%;福建、陕西的高职毕业生就业率分别达到78%、84%。
在调研所涉及的7个省区中,作为职业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非学历短期培训,也开展得非常红火。江苏省率先建立了培训券制度,对农村劳动力进行转移城市前的就业技能培训和转移后的在岗技能培训,为其顺利进城就业和保持就业稳定创造了条件;陕西省的“一网两工程”,即农村职业培训服务网络、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成为职业教育服务“三农”的重要举措,每年培训200多万人次,为建设新农村作出贡献。
此外,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还在报告中提供了一组由教育部统计的数据。数据显示,2008年,职业教育在政府和行业企业的推动下,培训全国企业职工和下岗职工9000万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3500万人次,农村实用技术培训4600万人次。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正在日益显现。
报告显示,2001年到2008年,全国共累计培养中职、高职毕业生分别达到3500万人和1000万人。2008年,福建、陕西、新疆的中职毕业生就业率分别达到96%、95%、88%;福建、陕西的高职毕业生就业率分别达到78%、84%。
在调研所涉及的7个省区中,作为职业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非学历短期培训,也开展得非常红火。江苏省率先建立了培训券制度,对农村劳动力进行转移城市前的就业技能培训和转移后的在岗技能培训,为其顺利进城就业和保持就业稳定创造了条件;陕西省的“一网两工程”,即农村职业培训服务网络、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成为职业教育服务“三农”的重要举措,每年培训200多万人次,为建设新农村作出贡献。
此外,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还在报告中提供了一组由教育部统计的数据。数据显示,2008年,职业教育在政府和行业企业的推动下,培训全国企业职工和下岗职工9000万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3500万人次,农村实用技术培训4600万人次。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正在日益显现。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主题:职业教育
- 2011-08-26 12:07我国职业教育紧贴行业发展需求
- 2011-08-24 13:43“知识蓝领”遭遇生源危机 中职招生三重困境
- 2011-08-23 12:00王寿斌:暑期实习专业你考虑了吗
- 2011-08-23 11:59熊丙奇:生源危机袭来 民办高校难逃破产厄运
- 2011-08-23 11:57聚焦教育规划纲要实施一周年:职教发展进入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