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时评:技校的承诺为何能如此牛气
来源:新华报业网 日期:2009-10-01 浏览
  5月10日,省、市劳动部门及30多所技校在南京开展技校招生咨询活动,现场人气火爆。专家介绍,以往很多家长只有在孩子成绩不好,高考无望的情况才被迫报考技校,今年的情况却大不一样,这和技能人才就业较好有关。(5月10日新华日报)

  报考技校之所以成为许多家庭的首选,理由只有一个:就业有保证。听听咨询活动现场有关方面所言:技校生毕业只要服从安置,百分百能就业。承诺如此牛气,能不令人心动?不只是南京的技校生不愁就业,同一天的报纸上还有带自无锡、苏州的消息:这两个城市的技工院校毕业生就业率已连续多年保持98%以上,即使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技校生就业仍是供不应求。

  技工院校毕业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蓝领”,而是“新蓝领”。“新蓝领”供不应求,与“白领”一职难求的情景比较,反差寻人耐味。当然不能据此就认为传统的普通大学教育已穷途末路;“新蓝领”走俏,传递了两个信息。一是技工院校的专业设置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毕业生进入企业就能独当一面。二是经过实践与鉴别,社会对人才的认识正在正本清源。以前我们在人才问题上存在一个很大的误区,这就是认为只有上了大学才是人才。于是千军万马奔高考,不读本科不罢休,结果是加剧了人才结构的失衡,在技工紧缺的同时,不少大学毕业生成了高不攀低不就的“鸡肋”。

  “新蓝领”供不应求,“白领”一职难求,是市场人才需求失衡的客观反映——即使没有金融危机,人才结构失衡也已露出端倪。这个反映,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个导向:不重学历重能力,这是大势所趋。目前的文凭社会、学历社会,最终将会被能力社会、资格社会所取代。温家宝总理前不久在常州一家职业学校考察时,鼓励学生懂知识、会技能,学会生存。总理此话,语重心长。谁先掌握了知识、掌握了技能,谁就先掌握了生存之道。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主题: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