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齐下破除职业教育障碍
来源:南方网 日期:2009-09-29 浏览
  近些年来,劳动用工市场对技术工人的需求大量增加,本应是中职学校发展的黄金时期,但职业教育并没有出现蓬勃发展的局面,甚至有倒退的迹象。

  我在当乡镇中学校长时,通过一些职业中学、技校的招生老师了解到职业学校的情况,也与不少家庭交流过孩子读职校的看法。与普通中学不同,职业学校有其办学特点与难点,教育直接面向家庭与市场,既要让学生学到有用的技术,又要让家长感到孩子学有所用的好处;既要让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技能觉得满意,又能让学校与用人单位长期合作推荐学生就业。但是,不管是公办职校还是民营职校,都存在投入不足的现象。从硬件上讲,职业中专或技校等校舍陈旧、教学仪器欠缺且落后、没有日常性锻炼和实习的基地和场所;从师资力量上来讲,专业教师缺乏,很多教师是中途转行甚至不懂专业技术理论知识,要边学边教怎能指望所教的学生技术精湛呢?由于教学科目和专业设置不合理,局限于旧的产业,未能满足产业升级和创新的新需求,而且学校的管理水平差,存在一些不良行为和风气。老师教不好,学生无心学或学不好,当然无法培养合格的技能型人才,无法让用工单位满意使用,这样的办学质量固然让人担忧。

  前些年,国家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但完善中职学校的基础设施的同时,也要引进优质的师资队伍与根据市场发展设置相关的课程,实现“订单式”培养是学校的根本出路。由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高昂的学费、伙食费等不是每个农村家庭都能承担得了。要使职业培训获得长期发展,提高办学水平是当务之急,也应当考虑到家长的经济实力,不妨实行助学贷款,降低、减免学费或实行奖学金制度等,让农村孩子读得起书,有兴趣去读。

  总之,破除制约中等职业教育的各种障碍,重要的是职业学校要根据自身的办学特色来定位,发展技术含量高的专业,同时高、精、尖技术要和中等技术相辅相承,使学生实现成才和就业的人生目标。而家长为孩子的读书投入有了实际的回报之后,才会吸引更多孩子报读,形成良性循环。(作者:孙天祥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新乐中学)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主题:职业教育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