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广东江门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探索
在传统制造业、服务业向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转型,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企业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化中,企业的技术、劳动组织、人力资源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现代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规格尤其是职业能力的构成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这些都是江门职业教育必须正视的问题,职业教育必须依据这一变化,调整发展的方向、目标和策略,以更好地促进江门经济社会的发展.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出台以来,江门市政府贯彻落实文件精神,制定了《江门市贯彻落实〈纲要〉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了"以打造先进制造业为重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具体任务.作为直接为现代产业体系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职业教育,如何适应这一新要求,调整发展方向,值得深入探讨.
一、先进制造业发展对人才、技术的新需求
《纲要》对江门的战略定位是先进制造业重点发展区.江门要成为先进制造业发展区,必须清醒地看到先进制造业的发展不仅受资本、技术、装备等多种因素影响,更重要的在于从业人员的素质高低,只有当物质、技术层面的先进性与人的先进性结合在一起时,才能托起先进制造业.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要发展先进制造业,必须提高技术工人的素质.可以预见,《纲要》实施背景下,先进制造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会大量增加,职业教育在建设先进制造业发展区的过程中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是不可阻挡的客观趋势.
传统制造业、服务业向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转型,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企业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化中,企业的技术、劳动组织、人力资源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现代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规格尤其是职业能力的构成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这些都是江门职业教育必须正视的问题,职业教育必须依据这一变化,调整发展的方向、目标和策略,以更好地促进江门经济社会的发展.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内容:
(一)现代产业发展尤其先进制造业发展了,江门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的规格会发生哪些变化?
(二)人才培养的规格发生了变化,江门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应做怎样的改革,才能适应现代产业发展尤其是先进制造业的发展?
(三)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如何带动江门职业教育的专业、课程、师资、实训基地建设和教学方法等的改革?
二、江门职业教育的现状
江门现有江门职业技术学院、艺华旅游职业学院2所高职院,江门市第一职业高级中学等中职学校41所(截止到2007年底),其中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12所,省级重点学校2所,广东省现代化示范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试点学校1所,省级中等职业教育实训中心7个,省级以上重点建设专业14个;在校生逾7.2万人.多年来,江门职业教育主动适应地方产业结构及产业调整升级对实用型人才的需求,突出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培训,打造了一批省级品牌专业,形成了一批主干专业特色鲜明的学校,职业教育成为江门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
但是我们应清醒地看到,随着《纲要》实施力度的加大,江门现代化产业体系逐步建立健全,江门职业教育继续沿袭旧路,不思改革,就将走入死胡同.江门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职业院校各自为战、分散办学,中高职缺乏衔接,职业教育缺乏整体统筹.
(二)重点职业院校未发挥骨干作用,江门职业教育缺乏龙头带动.
(三)职业院校、行业协会和企业处于松散合作状态,三者之间缺乏全方位合作.
(四)政府主导作用不明显,校校合作、校企合作的平台亟待打造.
现代产业体系以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低能耗、自主创新能力强的有机产业群为核心,这就要求江门职业教育走规模化、集约化、连锁化的办学道路,打造全市专业性的职教航母,构建相应的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才能真正支撑起江门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
三、江门职业教育未来发展走向探析
以江门职业技术学院为龙头,以专业为联结点,吸纳至少8家以上开设相同(或相近)专业的职业院校、相关行业协会支持和6个以上相关企事业单位参加,成立江门职业教育集团.职教集团成员单位之间以互惠互利为前提,实行设备、师资、技术、信息、教学、实习、生产基地、技能鉴定、毕业生就业等方面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形成集团经营优势,达到职业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办学与经营的效益.
(一)江门职教集团以《方案》提出的"十大产业"为依据统筹设置专业和建设专业群
《方案》提出:首先,江门要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低耗能、低污染、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先进制造业,包括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制造业、石化中下游产业、现代能源产业;其次,江门要发展以技术进步为核心的优势传统产业,包括造纸及纸制品业、食品加工制造业、化纤纺织服装业、材料工业;第三,发展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第四,发展以质量效益为导向的现代农业.
对照产业看专业,江门职业教育在先进制造业方面的专业设置几乎是空白.对照产业群,江门职业教育的专业群建设还在起步阶段.未来几年,江门职教集团必须协调各成员单位,深入开展市场调研,合作开发和建设相对应的新专业,在专业设置、专业结构调整和专业群建设等方面作出更大努力,才能符合江门现代产业建设的要求.
(二)江门职教集团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服务江门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江门职教集团积极推动与先进制造业企业的对接,探索先进制造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新路子.通过校企合作,积极研究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对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规格的新要求,研究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如何适应发展先进制造业的新需要,研究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对职业教育的专业、课程、师资、实训基地建设和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的影响,如产业的变化对专业建设的影响,技术的变化对课程和教学内容的影响,管理的变化对教学管理的变化等.
以校企紧密合作为依托,进一步创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是积极推进"订单式"培养和"菜单式"培训模式,职业院校应成为企业实用人才培养和在职员工培训的重要基地;企业应成为师生实践和毕业生就业基地,并参与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二是校企资源共享,职业院校的实训基地、师资和专业优势与企业的行业技术优势、产品品牌优势、专业技术人员优势相互全面开放,有力地促进职业院校的专业与课程建设,提高企业的素质、效益和竞争力.三是项目合作,校企联合开发项目,合作向深度拓展,人员互聘,对校企资源进行深度开发,盘活并充分利用资源,做到校企共赢共发展.
(三)江门职教集团必须建立政府、学校、企业三方互动的办学机制
1、建立有效的政府引导机制
首先,政府行使其社会管理职能,积极参与协调职教集团的全局和局部利益、集团内参与者各方特别是企业和学校之间的利益、集团外社会组织与集团之间的利益.职教集团中有学校、企业、行业等多个参与单位,他们各自的利益需求是不同的,这需要政府的协调;职教集团对整体和长远利益的把握,常常会受到自身地位、目标和直接利益的限制,这需要政府的指导;职教集团的调控能力、办学自主权、资金等有限,缺少政府支持,集团的运行和成效、生存和发展就会出现问题,这需要政府的帮助.
其次,政府行使其服务功能,为职教集团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如主动参与制定职教集团的宏观规划和发展政策,研究职业教育规划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整合方案,研究职教集团的发展规模、运作方式;制定教育资源的市场配置法规和教育人才的引进流动政策;制定鼓励企业参与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调动和发挥集团核心院校的积极性,建立集团运行的有效动力机制,适当扩大集团的办学自主权;构建宽松有序的融资环境等.为职教集团的发展搭建好平台,如职业教育研究平台、公共技能培训平台、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创业培训基地等,为其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2、建立长效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职教集团要发展,建立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的校企合作关系是关键,因此必须探索建立一种良性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建立基于校企共同发展的动力机制、基于互惠多赢的利益驱动机制、基于校企合作的保障机制、基于优势互补的共享机制和基于文化融合的沟通机制.
3、构建中高职衔接的职业教育体系
中高职为同源教育,江门职教集团开展中高职衔接的研究与实践,是加快江门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同时又是一项涉及范围、内容复杂的系统工程.中高职衔接首先可以在学历衔接上做文章,中职每年的毕业生约有三分之一有升学的主观愿望,可为职教集团的高职或成人大专提供每年稳定的生源.如果能构建中高职同类课程互认模式、压缩在校学习时间进而提供学费优惠,这种衔接模式将会更受学生欢迎.其次中高职实质性的内涵衔接仍处在探索阶段,尤其是中高职专业课程建设的研究和实践上还有很大空间.从长远来看,江门职教集团尝试中高职衔接的探索和实践,既能加强职教集团的凝聚力,更能以此为特色,走出江门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路子。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出台以来,江门市政府贯彻落实文件精神,制定了《江门市贯彻落实〈纲要〉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了"以打造先进制造业为重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具体任务.作为直接为现代产业体系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职业教育,如何适应这一新要求,调整发展方向,值得深入探讨.
一、先进制造业发展对人才、技术的新需求
《纲要》对江门的战略定位是先进制造业重点发展区.江门要成为先进制造业发展区,必须清醒地看到先进制造业的发展不仅受资本、技术、装备等多种因素影响,更重要的在于从业人员的素质高低,只有当物质、技术层面的先进性与人的先进性结合在一起时,才能托起先进制造业.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要发展先进制造业,必须提高技术工人的素质.可以预见,《纲要》实施背景下,先进制造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会大量增加,职业教育在建设先进制造业发展区的过程中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是不可阻挡的客观趋势.
传统制造业、服务业向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转型,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企业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化中,企业的技术、劳动组织、人力资源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现代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规格尤其是职业能力的构成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这些都是江门职业教育必须正视的问题,职业教育必须依据这一变化,调整发展的方向、目标和策略,以更好地促进江门经济社会的发展.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内容:
(一)现代产业发展尤其先进制造业发展了,江门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的规格会发生哪些变化?
(二)人才培养的规格发生了变化,江门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应做怎样的改革,才能适应现代产业发展尤其是先进制造业的发展?
(三)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如何带动江门职业教育的专业、课程、师资、实训基地建设和教学方法等的改革?
二、江门职业教育的现状
江门现有江门职业技术学院、艺华旅游职业学院2所高职院,江门市第一职业高级中学等中职学校41所(截止到2007年底),其中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12所,省级重点学校2所,广东省现代化示范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试点学校1所,省级中等职业教育实训中心7个,省级以上重点建设专业14个;在校生逾7.2万人.多年来,江门职业教育主动适应地方产业结构及产业调整升级对实用型人才的需求,突出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培训,打造了一批省级品牌专业,形成了一批主干专业特色鲜明的学校,职业教育成为江门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
但是我们应清醒地看到,随着《纲要》实施力度的加大,江门现代化产业体系逐步建立健全,江门职业教育继续沿袭旧路,不思改革,就将走入死胡同.江门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职业院校各自为战、分散办学,中高职缺乏衔接,职业教育缺乏整体统筹.
(二)重点职业院校未发挥骨干作用,江门职业教育缺乏龙头带动.
(三)职业院校、行业协会和企业处于松散合作状态,三者之间缺乏全方位合作.
(四)政府主导作用不明显,校校合作、校企合作的平台亟待打造.
现代产业体系以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低能耗、自主创新能力强的有机产业群为核心,这就要求江门职业教育走规模化、集约化、连锁化的办学道路,打造全市专业性的职教航母,构建相应的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才能真正支撑起江门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
三、江门职业教育未来发展走向探析
以江门职业技术学院为龙头,以专业为联结点,吸纳至少8家以上开设相同(或相近)专业的职业院校、相关行业协会支持和6个以上相关企事业单位参加,成立江门职业教育集团.职教集团成员单位之间以互惠互利为前提,实行设备、师资、技术、信息、教学、实习、生产基地、技能鉴定、毕业生就业等方面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形成集团经营优势,达到职业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办学与经营的效益.
(一)江门职教集团以《方案》提出的"十大产业"为依据统筹设置专业和建设专业群
《方案》提出:首先,江门要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低耗能、低污染、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先进制造业,包括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制造业、石化中下游产业、现代能源产业;其次,江门要发展以技术进步为核心的优势传统产业,包括造纸及纸制品业、食品加工制造业、化纤纺织服装业、材料工业;第三,发展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第四,发展以质量效益为导向的现代农业.
对照产业看专业,江门职业教育在先进制造业方面的专业设置几乎是空白.对照产业群,江门职业教育的专业群建设还在起步阶段.未来几年,江门职教集团必须协调各成员单位,深入开展市场调研,合作开发和建设相对应的新专业,在专业设置、专业结构调整和专业群建设等方面作出更大努力,才能符合江门现代产业建设的要求.
(二)江门职教集团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服务江门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江门职教集团积极推动与先进制造业企业的对接,探索先进制造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新路子.通过校企合作,积极研究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对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规格的新要求,研究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如何适应发展先进制造业的新需要,研究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对职业教育的专业、课程、师资、实训基地建设和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的影响,如产业的变化对专业建设的影响,技术的变化对课程和教学内容的影响,管理的变化对教学管理的变化等.
以校企紧密合作为依托,进一步创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是积极推进"订单式"培养和"菜单式"培训模式,职业院校应成为企业实用人才培养和在职员工培训的重要基地;企业应成为师生实践和毕业生就业基地,并参与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二是校企资源共享,职业院校的实训基地、师资和专业优势与企业的行业技术优势、产品品牌优势、专业技术人员优势相互全面开放,有力地促进职业院校的专业与课程建设,提高企业的素质、效益和竞争力.三是项目合作,校企联合开发项目,合作向深度拓展,人员互聘,对校企资源进行深度开发,盘活并充分利用资源,做到校企共赢共发展.
(三)江门职教集团必须建立政府、学校、企业三方互动的办学机制
1、建立有效的政府引导机制
首先,政府行使其社会管理职能,积极参与协调职教集团的全局和局部利益、集团内参与者各方特别是企业和学校之间的利益、集团外社会组织与集团之间的利益.职教集团中有学校、企业、行业等多个参与单位,他们各自的利益需求是不同的,这需要政府的协调;职教集团对整体和长远利益的把握,常常会受到自身地位、目标和直接利益的限制,这需要政府的指导;职教集团的调控能力、办学自主权、资金等有限,缺少政府支持,集团的运行和成效、生存和发展就会出现问题,这需要政府的帮助.
其次,政府行使其服务功能,为职教集团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如主动参与制定职教集团的宏观规划和发展政策,研究职业教育规划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整合方案,研究职教集团的发展规模、运作方式;制定教育资源的市场配置法规和教育人才的引进流动政策;制定鼓励企业参与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调动和发挥集团核心院校的积极性,建立集团运行的有效动力机制,适当扩大集团的办学自主权;构建宽松有序的融资环境等.为职教集团的发展搭建好平台,如职业教育研究平台、公共技能培训平台、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创业培训基地等,为其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2、建立长效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职教集团要发展,建立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的校企合作关系是关键,因此必须探索建立一种良性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建立基于校企共同发展的动力机制、基于互惠多赢的利益驱动机制、基于校企合作的保障机制、基于优势互补的共享机制和基于文化融合的沟通机制.
3、构建中高职衔接的职业教育体系
中高职为同源教育,江门职教集团开展中高职衔接的研究与实践,是加快江门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同时又是一项涉及范围、内容复杂的系统工程.中高职衔接首先可以在学历衔接上做文章,中职每年的毕业生约有三分之一有升学的主观愿望,可为职教集团的高职或成人大专提供每年稳定的生源.如果能构建中高职同类课程互认模式、压缩在校学习时间进而提供学费优惠,这种衔接模式将会更受学生欢迎.其次中高职实质性的内涵衔接仍处在探索阶段,尤其是中高职专业课程建设的研究和实践上还有很大空间.从长远来看,江门职教集团尝试中高职衔接的探索和实践,既能加强职教集团的凝聚力,更能以此为特色,走出江门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路子。
下一条:
我们还缺哪几环—来自中德间的职业教育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