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2007年中职校(机构)教师队伍状况分析
教师配置是指各种教师在不同使用方向上的分配,教师配置的结果是形成一定的组织结构。其目的是要形成比较理想的组织结构,为此,要以教育目标和不同种类教育的属性为依据。
2004--2007年期间,我国中职教师队伍的数量有所增加,质量有所提高,制度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但结构性矛盾依然是我国中职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来源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专任教师与教职工数量结构、专业课教师与专任教师结构、不同专业种类专业教师结构、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结构、实习指导教师与专任课教师结构等方面,这些结构性矛盾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中职教育的更快更好发展。
一、来源结构
2004--2006年间,我国中职新增专任教师分别为86753、88591和99436人。其中约30%~32%为大学新毕业生,31~32%是从外单位教师中调入的,l3~14%是非教师调入的,还有25%左右的其他来源。
新大学毕业生往往缺乏与自己所教专业相关的行业企业实践经验。外单位调入的教师中有行业企业实际工作经验的也很少。非教师调入的人员中,有的来自行业企业,他们具有与所教专业相关的行业企业实践经验,但有的不一定具有所需实践经验。综合以上情况可以发现,具有与所教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经验的中职新教师不到20%.缺乏行业企业实践经验的教师,不能全面理解与所教专业相关的职业情景,不了解职业情景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的功能,更不能比较深刻地明确与所教专业相应职业的内涵的变化。这均极大地限制了职教教师的总体质量的提高(见图l)。(略)
二、年龄结构
2004-2006年间。我国中职专任教师的数量与教师的年龄成反比,即年龄越大的教师数量越少。30岁及以下教师占专任教师中总数的比例最大,约为28.6%~29.3%;其次,31~35岁的教师,约占21.4%~22.2%;36~40岁的教师约占l9.6%~19.9%;然后为41~45、46-50、51~55、56-60和60岁及以上的教师。比例分别约为ll.6%~l4%、7.7%~8.1%、5.2%~5.4%、2.9%~3.2%和0.4%(见图2)。 从中职教师年龄结构上分析发现,我国中职教师相同年龄段的教师过于集中,没有形成合理的年龄梯度。35岁以下的教师约占中职校专任教师的一半,45岁以下的教师占到所有专任教师的80%以上。这种年龄结构的教师队伍不利于中职教师的管理及教师职务的晋升,也不利于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这种年龄段过于集中的状况也容易形成某一年龄段的教师断层的局面。
三、职称结构
“关于‘十五’期间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职成[2001]10号)提出:到2005年,具有高级专业职务专任教师的比例,中等专业学校(含成人中专)达到25%,职业高中达到20%,技工学校达到l5%.但2004-2006年间,我国中专和职业高中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职务教师的比例一直未达标。这3年间,具有高级专业职务的教师比例分别为:21.81%、23.11%和22.56%,而职业高中具有高级专业职务专任教师的比例分别为:12.49%、l3.10%和l4.25%.此外,我国中职校专职教师中,初级教师和无职称教师的比例太高,这3年间,初级和无职称的专任教师的比例均超过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