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会系列:三类专业人才铸就有色金属行业未来
湖南作为有色金属大省,有色金属行业人才供需情况如何?在加快转型升级过程中,我国需要一支怎样的有色金属人才队伍?有色金属行业的发展前景如何?对此,记者专访了湖南省有色金属管理局党组成员、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阳望平。
记者:湖南省作为有色金属之乡,在实现有色金属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有色金属行业人才的供需情况如何?
阳望平:我国已经发现的50多种有色金属中湖南就有39种,规模以上企业906家。近几年,湖南有色金属产业发展非常快,近期目标是打造万亿产业,进行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湖南科研院所多,教育资源丰富,如中南大学、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同时,企业众多,人才需求量大。此次有色金属行业人才招聘之所以在湖南召开,也是立足于湖南有色金属产业基础,以及对人才大量的需求。就高技能人才来说,据专家预测,全国有色金属行业,十二五期间,有色人才缺口大约在二十万人,湖南省的人才缺口为五万人,所以高技能人才职业教育前景很广。针对市场和企业对于有色金属专业人才的巨大需求量,我们通过开展全国性的人才招聘会进行人才交流,成立中南有色金属职业教育集团,切实把企业和院校结合起来,搭建一个人才培养和人才交流的平台。 记者:面对有色金属行业专业人才供不应求的局面,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队伍?急缺哪些人才?对于人才培养和就业方面有何指导性建议? 阳望平:对有色金属行业来讲,紧缺三类人才:第一类,即高端的科技领域人才,注重的是质量;第二类,高技能人才,注重的是数量;第三类是真正的企业家。有色金属行业技术教育一定要依托行业、面向企业,立足湖南、面向全国,职业教育只有立足行业,它才有生命,培养的人才最后要为企业、为行业服务,因此一定要面向企业。我们培养人才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订单模式,根据订单的计划招生,企业需要什么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人才,通过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很好就业。二是联合培养,通过邀请有色行业的专家、企业专家和一线操作师傅,为学生讲解怎么实际操作、如何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等。三是校企合作的模式。职业院校多为半工半读,因此实习机会很重要,学校与企业联合建立实训基地,大部分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就被企业“相中”。从就业角度来讲,提高学生的技能和素质是根本,其次是转变学生就业和择业的观念———学习就是要学到本领,要扎根基层,要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规划,不要刻意追求初次的薪酬,只要自身能够适应企业,为企业做贡献,薪酬自然会上涨。肯干、有技能的学生是很受企业欢迎的。 记者:作为行业内的管理机构,您认为下一步怎样做,才能进一步推进有色金属产业的发展? 阳望平:我国对于高端尖端科技领域人才自主培养力度不大,为他们创造的条件不够,导致人才大量外流。因此,科研和发展条件有待加强,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有待加强。我国很多科研成果经过鉴定后,就变成了资料和荣誉,而不是转化为生产力,科研与生产实践的结合还不够紧密。此外,我国有色行业缺少真正的企业家,国有企业的企业家的培养过程很长,民营企业发展很快,但是为技术进步和社会做贡献的意识还需增强。我国高技能人才数量有限,有色金属产业的发展需要一大批合格的技能型人才,才能把技术、资源转化为生产力、转变为结构调整、技术进步以及现实的生产力。下一步将加大力度培养技能型人才,提高培养质量,并提高他们的收入和社会地位。
记者:湖南省作为有色金属之乡,在实现有色金属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有色金属行业人才的供需情况如何?
阳望平:我国已经发现的50多种有色金属中湖南就有39种,规模以上企业906家。近几年,湖南有色金属产业发展非常快,近期目标是打造万亿产业,进行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湖南科研院所多,教育资源丰富,如中南大学、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同时,企业众多,人才需求量大。此次有色金属行业人才招聘之所以在湖南召开,也是立足于湖南有色金属产业基础,以及对人才大量的需求。就高技能人才来说,据专家预测,全国有色金属行业,十二五期间,有色人才缺口大约在二十万人,湖南省的人才缺口为五万人,所以高技能人才职业教育前景很广。针对市场和企业对于有色金属专业人才的巨大需求量,我们通过开展全国性的人才招聘会进行人才交流,成立中南有色金属职业教育集团,切实把企业和院校结合起来,搭建一个人才培养和人才交流的平台。 记者:面对有色金属行业专业人才供不应求的局面,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队伍?急缺哪些人才?对于人才培养和就业方面有何指导性建议? 阳望平:对有色金属行业来讲,紧缺三类人才:第一类,即高端的科技领域人才,注重的是质量;第二类,高技能人才,注重的是数量;第三类是真正的企业家。有色金属行业技术教育一定要依托行业、面向企业,立足湖南、面向全国,职业教育只有立足行业,它才有生命,培养的人才最后要为企业、为行业服务,因此一定要面向企业。我们培养人才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订单模式,根据订单的计划招生,企业需要什么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人才,通过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很好就业。二是联合培养,通过邀请有色行业的专家、企业专家和一线操作师傅,为学生讲解怎么实际操作、如何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等。三是校企合作的模式。职业院校多为半工半读,因此实习机会很重要,学校与企业联合建立实训基地,大部分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就被企业“相中”。从就业角度来讲,提高学生的技能和素质是根本,其次是转变学生就业和择业的观念———学习就是要学到本领,要扎根基层,要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规划,不要刻意追求初次的薪酬,只要自身能够适应企业,为企业做贡献,薪酬自然会上涨。肯干、有技能的学生是很受企业欢迎的。 记者:作为行业内的管理机构,您认为下一步怎样做,才能进一步推进有色金属产业的发展? 阳望平:我国对于高端尖端科技领域人才自主培养力度不大,为他们创造的条件不够,导致人才大量外流。因此,科研和发展条件有待加强,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有待加强。我国很多科研成果经过鉴定后,就变成了资料和荣誉,而不是转化为生产力,科研与生产实践的结合还不够紧密。此外,我国有色行业缺少真正的企业家,国有企业的企业家的培养过程很长,民营企业发展很快,但是为技术进步和社会做贡献的意识还需增强。我国高技能人才数量有限,有色金属产业的发展需要一大批合格的技能型人才,才能把技术、资源转化为生产力、转变为结构调整、技术进步以及现实的生产力。下一步将加大力度培养技能型人才,提高培养质量,并提高他们的收入和社会地位。


